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發展願景不能以危機之前作參照

http://www.CRNTT.com   2009-08-01 08:32:12  


 
  總體來看,經濟中的積極跡象並不是支持刺激政策退出的信號,而是表明刺激政策的不可或缺。今年上半年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空前的88%,是過去10年43%均值的兩倍。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從長期來看,當前刺激政策會帶來一些無法回避的隱患,尤其是通貨膨脹風險和結構失衡的加劇。長期看好中國的摩根斯坦利經濟學家羅奇,近日罕見地對中國經濟前景表達了擔憂,他認為,中國當前的政策正在加劇經濟的失衡,而這種失衡正是當前危機的深層誘因。

  文章指出,經濟政策有必要平衡上述積極效應和消極影響。首要一點,應該清楚,經濟增長模式不大可能再回到過去,因而當前的決策不應以過去的經濟結構為參照系。

  與當前經濟形勢可以引作類比的是,為應對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我們啟動了大規模基建和固定資產投資周期。這些投資在此後幾年裡的回報率並不高,並引發了規模可觀的不良貸款。進入新千年,尤其是2003年以後,大幅增長的出口部門消化了這些產能,並提升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回報率。但此輪國內投資的國際環境前景很可能沒有如此樂觀。從全球經濟調整周期看,全球化帶來的增長紅利高峰已過,中國製造會繼續走強,但其增長速度將下降到一個較低的平台。

  文章認為,要消除此輪大規模投資和寬鬆貨幣政策的消極影響,就需要將投資和刺激重心更多地向國內傾斜。幸運的是,中國還擁有廣闊的內生性增長空間。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蘊藏著巨大需求和增長潛力,國內市場廣闊且有待開發,經濟具有可持續增長的罕見潛力。此外,中國經濟仍處在世界經濟生產率前沿之下,後發優勢仍可持續。

  抑制可預見風險的另一條途徑在於,更多地強調宏觀調控政策的搭配,而不是只有或鬆或緊地統一口徑。宏觀調控的目標是多元化的,決策學表明,其手段也應該是多元的,並且各手段之間越獨立,調控的效果越好。刺激政策提出之初,就表明要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但全面的刺激寬鬆政策顯然只達到保增長目標,而擴內需、調結構還需要更多的針對性措施。就貨幣金融政策而言,適度回收一部分過多的流動性,抑制資產部門可能的過熱傾向,減少潛在的不良貸款規模,並不會抑制實體經濟復甦,卻是調結構的應有之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