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范跑跑” 緣何被輿論綁架

http://www.CRNTT.com   2009-08-20 11:45:31  


“範跑跑”再一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訊/一條“范跑跑”要進軍藝術界的消息近日在網上瘋傳,讓“范跑跑”再一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范本人表示“不是進軍藝術圈當藝術家,我更希望自己成為教育家或者學者”。《東北新聞網》今天刊登媒體評論員關軍的文章“范美忠本身就是行為藝術家”,作者表示,“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現狀,我個人持比較悲觀的態度,以禮崩樂壞描述,並不為過。一個有趣的悖論是,道德危機中,人們大多不會躬身自省道德拯救的課題,而是以更大的精力投身道德批判”。文章內容如下:

  前幾天,都江堰光亞學校爆出一條新聞:范美忠已經回到該校的課堂上。而且校方透露,范美忠從來不曾被除名,只是在輿論壓力下被保護起來。

  8月15日那天,范美忠在北京798雙年展上匆忙現身,在廣場上擺了一個講課的POSS,就快速地“跑跑”了。跑得如此之快,不知道是行為藝術的一部分,還是迫於主辦方的壓力。

  對於范美忠是否會出席雙年展,過去幾個月被弄成沒譜的懸念,公眾普遍認為這個爭議人物成了吸引眼球的道具,並由此哀嘆當代藝術處境之尷尬雲雲。

  我倒覺得,范美忠不止是道具,他已經是一個行為藝術家了。在引起關注之後,他的表演不再率性而為,但仍不失行為藝術的意味。范美忠不僅成為標靶,同時也成為一面鏡子,映現著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之爭,道德之惑,道德之失。

  范美忠其人,我沒見過,不過早在2001年前後,就曾與之一起泡在新浪讀書沙龍裡。“范美忠”這個ID其時踴躍發貼,內容多為一些晦澀的論文,並言必稱“我北大畢業的”。行為如此乖張而另類,自然不招人待見。事後想想,他在當時的網絡上已經初具“行為藝術家”的特質。

  後來發生了一幕鬧劇。論壇上多次出現范美忠痛罵自己的帖子,每次痛罵之後范美忠都抱怨密碼被盜。後來一網友解密說,他發現范美忠的“密碼找回”設置裡,密碼提示問題居然是“我是哪個大學畢業的”,輸入“北京大學”,居然就輕鬆進去了……

  大家喜歡在論壇裡愚弄、揶揄“范美忠”,覺得這是一個缺乏社會經驗的呆子。地震後才知道,范美忠居然在世紀之初就踐行了網絡實名制。

  網絡所見的范美忠,本質上,只是一個有點“迂腐”的書生,以至於認為,該絕對誠實地面對人性(潛意識裡,也可能他以此為個性)。地動山搖之後,他發了一個帖子,為自己的逃跑行為尋求著正當性。

  在特定時期,這個具有表演型人格的書生被網絡和媒體捕捉並放大,再後來,范美忠已經完全被輿論綁架。

  如何評價范美忠在地震後的表現?我本人有點落入虛無主義的泥沼,既不會贊許,也無意鞭撻。我更關心的是,范美忠一夜成名後命運的湍急改變。

  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現狀,我個人持比較悲觀的態度,以禮崩樂壞描述,並不為過。一個有趣的悖論是,道德危機中,人們大多不會躬身自省道德拯救的課題,而是以更大的精力投身道德批判。從街頭老大爺聚在一起嘆息世風日下,到網絡上一波又一波的汹湧澎湃的道德討伐,都體現了危機中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式的道德狂躁,而且充滿戾氣。

  儒家思想的基點,漠視人的自私本性,信奉“人之初性本善”,以道德代替律法進行社會約束的後果,卻容易導致人性的扭曲,偽善的風行。道德成為過分巨大而虛妄的社會戒尺,而且,揮舞它的人通常是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的。在此,我想有必要重複著名媒體人程益中先生的觀點:“道德是縛在自己背上的荊條,不是拍向別人腦門的板磚。” 

  范美忠以人性偷換了道德概念,還公然挑釁傳統道德觀,自然成了典型的負面人物。更戲劇性的是,時過境遷,他的知名度、他的爭議性竟也具備了“炒作”價值,而且我毫不懷疑,隨著公眾的怒氣漸漸消散,范美忠將更具娛樂消費的升值潛力。

  行為藝術家范美忠大有可為,他的故事呈現了這個時代道德虛妄的現實,也會讓更多的人去計算挑戰道德的成本與收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