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諾貝爾獎揭曉日 又到國人亢奮時

http://www.CRNTT.com   2009-10-06 10:23:48  


別人分享的可能是成功的喜悅,我們卻只有眼饞的份兒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訊/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9年諾貝爾獎本年度各獎項得主揭曉儀式將於本月5日起陸續舉行。有機構預測了一大串可能獲獎者的名單,其中仍然缺乏中國人的身影(10月4日《錢江晚報》)。新華網今天發表評論員劉效仁的文章“諾貝爾獎揭曉日 又到國人亢奮時”,作者表示,“…重大項目和方向的決策,有時是“由非科技專家感興趣的熱點來決定”。這樣的體制裡,肯定出不了2002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蘇爾斯頓,這個家夥只喜歡自己做研究,既不發表很多文章,更不追求論文發表到特別顯耀的雜誌”。

  每年一度的諾獎評獎開獎,都會成為世界的盛大節日,吸引著各國科學界、文學界乃至於平民百姓的眼球。而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想要不參與諾獎的狂歡也幾乎不可能。可國人的心緒與其他國家的國民大不相同的是,別人分享的可能是成功的喜悅,我們卻只有眼饞的份兒。對科學發展頗為自信的中國人,其間不乏不平不甘之氣。如國慶60周年成果發布會曾介紹,目前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啟動以來,中國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斷提升,按科技論文數排序,中國自2004年以來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論文數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總之,中國的科研實力堪與世界強國比肩,卻長期缺席諾獎,要保持平和從容的心緒看來也難。

  中國的高校科研能力到底能排世界第幾?據資料顯示,國際上頗具影響的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ISTP)收錄我國科技論文八成來自高校,但從主要反映基礎研究狀況的SCI所收錄的中國論文被引用次數情況來看,在過去10年間,我國論文被引用次數僅排世界第13位,而原創性的科學研究成果似乎更少。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寫下《21項值得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工作及科學家》。迄今為止,其所列項目中幾乎每年都有獲獎的。但他也預測中國人距離諾貝爾獎“確實很遠”。以前是因為沒資金,而現在“錢不是唯一的因素,體制、人才都需要跟得上”。在他看來,主要是科技體制出了問題,重大項目和方向的決策,有時是“由非科技專家感興趣的熱點來決定”。這樣的體制裡,肯定出不了2002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蘇爾斯頓,這個家夥只喜歡自己做研究,既不發表很多文章,更不追求論文發表到特別顯耀的雜誌。

  每年諾獎頒布時國人總是心神難寧,一旦獲獎者有華人身份,更是亢奮莫明。然而熱乎不了幾天,就會漸漸的冷卻,乃至波瀾不興。待到來年,又如是這般,循環往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