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大旱之年 何以大豐收

http://www.CRNTT.com   2009-10-20 10:20:41  


民衆的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災害的影響。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訊/“糧倉”傳喜訊——增了!據報道,各糧食產區又獲豐收,大旱之年有驚無險,糧食連續六年增產的目標觸手可及。

  今天《人民網》登出張毅的文章:振奮之餘,有人提出疑問:在1萬億斤的高起點上,為何仍然連年增產?為何還能“大旱之年奪豐收”?

  答案在農民群眾那裡。湖北赤壁市赤壁鎮九壕村,家家戶戶起了新房子。當地農民說,地越來越有種頭,種糧食一樣能過上小康生活。這幾年來,國家支持糧食生產年年有新政策,給農民年年有“大禮包”,補貼範圍不斷加大,各項補貼加起來,由最初平均每畝地幾十元,增加到現在上百元,對糧食大縣的獎勵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各級政府重農抓糧與農民群眾務農種糧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因此,儘管保護耕地的形勢十分嚴峻,但糧食播種面積仍然穩定擴大,種糧投入仍然得到保障。

  答案在基層幹部那裡。湖南湘陰縣主管農業的同志說,這幾年各部門都加大了支農力度,項目增加不少,可是各有各的操作要求,各有各的評價體系。於是,縣一級進行了項目整合,寶貴的支農資金形成了合力,發揮了更大成效。近年來,各地整合支農項目和資金,集中改造了一批中低產田,建設了一批農業基礎設施,加強了一批農業技術力量。“1號文件”落到了田間地頭,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改善,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得到了提高。

  答案在片片莊稼那裡。金秋季節,田野裡的景色讓人沉醉。南方的稻田、北方的玉米地,都整齊得像“莊稼方陣”。近年來,農業部門致力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改革和加強農技推廣體系,推廣主推品種、主推技術,糧食品種的優質率和良種良法的到位率普遍提高。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優糧工程、高產創建等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形成科技興農的合力,糧食單產連年提高,為總產連年增加提供了持續動力。在許多糧食主產區,基層農技人員說,技術措施到位,糧食增產增效的潛力仍然很大。

  糧食為什麼能連年增產?為什麼能“大旱之年奪豐收”?答案是:潛力來自合力。因為上上下下對國家糧食安全認識一致,政策措施不斷強化,支農機制不斷完善,技術路線不斷優化,我們找到了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不斷挖掘潛力的鑰匙。

  更上層樓天地闊。糧食生產在1萬億斤的台階上穩定發展,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夯實了基礎。然而,我國糧食生產的基礎仍然薄弱,糧食安全是我們必須長期面對的問題,現代農業發展必須加快步伐。我們只有堅定糧食穩定發展的目標,凝聚更大的強農合力,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才能始終做到“手中有糧”。 

  2009年以來,我國多省出現嚴重旱情,其中北方冬麥區旱情為30年一遇,小麥主產區旱情為50年一遇。

  2月5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宣布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這是《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級別最高的應急響應機制,也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其後,隨著旱情的好轉,應急響應級別逐步下降。但針對入夏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特別是南方部分地區發生的嚴重旱情,國家防總9月14日將抗旱應急響應級別從Ⅳ級提升至Ⅲ級,並立即派出4個工作組趕赴南方受旱省區檢查指導抗旱工作。

  統計顯示,截至9月14日,全國農作物受旱面積1.38億畝,其中重旱4465萬畝,幹枯3987萬畝,有977萬人、517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飲水困難。其中南方地區的廣西、貴州、湖南、重慶、江西、廣東、湖北等7省份農作物受旱面積3235萬畝,有504萬人、242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飲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