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岸文化共同體 台灣可藉此擺脫孤立

http://www.CRNTT.com   2009-11-23 00:08:13  


 
  構想背景

  (一)緣起

  從1949年以後,兩岸的中國人在社會層面上便展開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現代化實驗,但不管是採取著資本主義,或是共產主義,某種意義上,其實都是帶著一些反傳統文化之因數的。但是隨著大陸文革的展開,台灣很快地選擇了“尊孔”作為政治符號,以對抗大陸的批孔揚秦,於是台灣幾乎同時展開了所謂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當然,這種純然基於政治需要的文化運動,其思想深度通常都是膚淺的,因此它並沒真正產生對中華文化具創造性的貢獻。但是由於這個運動所賦予的合法性,使得在台灣始終與官方儒學處於某種對抗之局下的民間儒學,倒是蓬勃發展,這讓二十世紀的後五十年,中華文化在台灣始終存在著盎然生機。而在亞洲四小龍的崛起過程中,許多研究也都認為這股盎然的生機正是導致台灣能成為四小龍之首的主要力量之一。

  而另一方面,大陸文革時期固無論矣,即使文革結束後的很長時間內,傳統文化依然是帶著資產階級毒素的禁忌。這也就是說,中華傳統文化在大陸是被自覺地揚棄了大約五十年。我們試想,五十年,這半個世紀之遙,該是有幾代人呢?換句話說,經過了這麼長久的時間,某種程度上,傳統文化已經被淘洗得差不多了。而文化發展的規律常是如此,亦即在這種淘洗下,除了某些碩果僅存的遺老之外,留下來的常只會是一些這個文化裡的糟粕,或者只是一些慣性的、非自覺的文化形式而已。

  但是誰知道,世事總是如此弔詭,兩岸隔絕五十年後,中華文化在兩岸的命運居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掉轉。先是,台灣在蔣氏父子之後,李登輝開始將國民黨政權本土化。而為了推動本土化,李登輝逐漸在文化上開始去中國化。這樣的動作開始時是不明顯的,但越到李登輝權力鞏固後就越清晰了。可是李登輝當時畢竟還頂著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帽子,所以做得還不算過分。無論如何,他還曾頒“總統文化獎”給新儒家的舵手——我的老師牟宗三先生,他自己也還喜歡學易經。可是到了扁政府時代,這一去中國化的工作便舖天蓋地地展開了(關於這點,請參閱《中國評論》,2009年8月號的拙文〈國族建構與台灣前途未定論〉)。扁政府主要通過教育手段,逐漸把中華文化從台灣下一代的腦海中給抽掉,這手段雖不像文革那麼激烈,但還真是有幾分神似。

  可是相反的,大陸卻從20世紀末,開始逐步展開了由下而上的一些文化反省。黃光國老師的大作〈建構儒家文化共同體,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詳見《中國評論》,2009年9月號)一文中,便曾詳述了這個過程。黃老師歸納了此一反省的一個重要內涵說:“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似乎已經有能力在國際舞台上和列強並駕齊驅,可是,經過歷史的幾番折騰,中國不僅自身的文化面貌模糊,而且保留了許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糟粕”。如此缺乏文化魅力的“大國”,不僅不知道:自己的“崛起”究竟是憑藉甚麼樣的文化力量?而且也不瞭解:甚麼樣的文化力道可以支撐自己未來的持續繁榮?”

  這也就是說當中國在國際上的一些有形的層面漸漸有自信以後,一些比較深度的文化反省便應運而生了。這樣的反省也很快地產生了推力,使得大陸的官方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黃老師文中提到官方祭孔大典的恢復舉行,孔子學院的成立,《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以及十分值得重視的“甲申文化宣言”。在我看來,這份宣言還真有港台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先生當年發表〈為中華文化告世界同胞書〉的味道,只是發表的氛圍一悲壯一昂揚而已。這也就是說,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為傳統文化請命的工作,竟然又回到了大陸來了。

  此處我之所以要描繪這樣一幅場景,當然不是為了嘲笑歷史的詭譎,而是要指出,文化從來不可能是政治的工具,但它卻是任何想摶成一個民族,並發揮其創造力的基本憑藉。李登輝和民進黨政府想毀掉中華文化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這點,而大陸在有了一些經濟上的自信之後,會開始想這個問題,也是因為看到了這點。誠如胡錦濤先生在2007年10月15日,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那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所說的,他認識到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並“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我必須說,我確實認為這乃是一個無可遏抑的趨勢。換言之,某種文化復興運動對這個時代兩岸的中國人,乃至整個中華民族而言,都是特別具有時代意義的。台灣必須藉此以擺脫掉孤立的狀態,借助中華文化的再度復興,以重新回到中國(此處所說的中國不是指政治意義上的中國),並憑藉中國而走向世界;大陸也必須借助中華文化的復興,以找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從而真正崛起為世界的穩定領導力量,並成為海外多少中華兒女真正歸心所在。

  既然如此,那麼兩岸為什麼不先選擇這樣一個課題來一起合作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