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少林寺與登封的恩怨江湖

http://www.CRNTT.com   2010-01-13 12:43:24  


 
借佛斂財 愈演愈烈

  錢,永遠是掙不夠的。就在少林寺山門外如火如荼地廣建武館、大發“少林功夫財”的時候,當地政府又在少林寺景區這個本體身上動起了腦筋。

  “深山藏古刹,碧溪鎖少林”。作為“天下第一名刹”,歷史上的少林寺本掩映于中岳嵩山之雲霧樹影間,靜謐幽深。當局為了便于遊客抵離,在少林寺山門前兩公里修建了一座碩大的仿古牌坊,牌坊以內即算作少林景區,“少林寺”一下子被擴大了數十倍,少林寺、塔林、初祖庵、戒壇四大最具價值的歷史遺存,僅成為正著力打造的該主題公園的一小部分。

  土石道路被修成寬闊的等級公路,電瓶車來回運送旅客;彎曲的溪流,被人為改造成規整的水道。有學者撰文痛批:“整個景區,商業化、人造化、城市化現象突出,全無古寺悠悠的千年韵味。”

  2004年前,這裡商鋪林立,達數百家之多,叫賣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强買强賣、以次充好、漫天要價乃至辱駡、毆打遊客現象時有發生,游人怨聲載道,落下個“不來遺憾,來了後悔”的印象。短短13年間,少林景區人口迅速膨脹,原有村莊、居民點不斷擴大,建築面積由1990年的不足3萬平方米發展到近50萬平方米,直逼少林山門。

  200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視察少林景區,對“不倫不類”、“慘不忍睹”的現實予以痛斥。隨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拆遷運動才姗姗而來。

  拆遷之後,面對空空如也的大片景區閑置土地和零星散布其間的少量鋪位,有關方面又迅速轉變思路,改“薄利多銷”為“畝産最大化”,想出了“競拍”的招數。

  在2004年4月的首輪競拍中,2350平方米商業用房,6萬平方米、1500個泊位的社會停車場經營權,被34位買主競得,總成交額3297萬元。這些商業用房被迅速用來開辦精品屋、普通旅遊商品店鋪及餐飲網點。

  而到了2009年,一個可供遠眺達摩洞的望遠鏡機位也納入了競標範圍,一年經營權需要支付的費用高達6.8萬。少林寺常住院外正對山門的一家飲食鋪子,不足6平方米大小,主營泡面、米線和瓶裝飲料,因其絕佳的地理位置,一年經營權被拍出了72萬的天價。

  實地造訪這個“黃金”飲食鋪,一碗登封城區兩塊錢的麵條,售價整整翻了5到7倍,其他商品的價格,也遠遠高於市場水平。不過到了中午時分,還是有大批遊客到此就餐。放眼望去,此處確系獨家經營。店主談及天價競拍款也很無奈:“一年生意若超不過72萬,結局將是傾家蕩産,連口飯都吃不上了。”
  與該店主同病相憐的人不在少數。魏柱(化名)今年花幾十萬元拍得少林寺門前的一處“快照”攤點,不論疾風勁雨,他都得拿著“樣板照”四處游說,道盡好話,“自己都覺得特沒面子”,但面對已支付的高昂費用,他非得使出渾身解數,甚至還要不擇手段。

  曾幾何時,少林“假和尚”橫行全國。當地有一幫農民眼見世人對少林寺的熱度,眼饞不已,削髮“為僧”,自詡為少林真傳弟子,兵分兩路:一路留守少林,撞騙遊客;一路“雲游”四海,哄遍中國。

  留守少林的假和尚,多來自少林村和中岳廟村,他們外表裝扮得與“正規”和尚無异,常年活躍在少林景區內二祖庵、慈雲堂、十方禪院等地,與導游勾連,採用“抽9簽”的方式,給遊客算命,騙取“功德錢”。

  過去假扮過和尚行騙的鄭某告訴本刊記者:“他們(指假和尚)和寺內導游、管理部門的關係密切。”

  據鄭某介紹,“假和尚”們絕大多數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小學文化,但常年盤踞于此,早已熟稔察言觀色之術,一般信眾騙取300到900元不等的“功德”,對穿金戴銀的“老闆”、“太太”,報價則從3000起步,上不封頂。一旦遊客掏錢超過3000元,還會有人暗中跟隨,直到親眼看著遊客離開景區大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