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後女性主義藝術”的意義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0-02-05 00:18:07  


 
  意義政治作為質疑身份,挑戰規範的後女性主義藝術的主要特征,其作用正如中國女藝術家所說的那樣,是為了“避免單一的模式化的女性主義識別論”的產生。④“其目標是通過轉變性與性別的話語來改造權力結構。”⑤性與性別話語權力結構形成的異性戀和同性戀的政治表達,都不能成為人性解放的終極目標。而性別文化價值觀的多重的建樹與多重選擇,才能還原複雜而豐富的人性的本質。由女同性戀的同化主義(同性戀)向分離主義(多性戀)過度,是跨性別的文化多重表演與多重創造。表面看起來怪異、另類,因為,它包括了性身份非性化的體驗與創造出的中國酷兒藝術。酷兒藝術作為人性主義下性身份多維度的創造與非常態一種表達,製造了性角色與非性角色多重的精神含義。

    首先,性角色的雙性氣質文化建構了非常態的多維藝術空間,第一,來自於卡通藝術流行文化的借鑒,並將卡通藝術流行文化植入中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設計,揭示中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社會政治文化的尷尬處境;第二,來自於搖滾藝術的流行文化的滲透,並製造出張狂、怪異的具有搖滾文化特質中國女藝術家非凡的藝術想象空間;第三,來自於人性想象的多重性別文化的實踐,挑戰的由異性戀契約建立起來的社會倫理,解構性別與性的兩極分化的框架。

    其次,非性角色的身份建構了藝術的多維空間,第一,來自於性別藝術的虐戀文化的想象,並通過質疑性器中心主義產生的性崇拜,打破男權話語中的性器霸權主義文化一統天下的格局;第二,來自於行為藝術的鏡像文化的表演,其中將沿用了幾千年公廁的男女符號格式化,通過流動性的性別角色的表演,性別的跨越與超越終止了性身份單一類別的霸權統治。第三,來自於水墨藝術的酷兒文化的書寫。中國女藝術家的藝術中角色的孤獨,在於藝術媒介方式中國身份操守的堅持,在於藝術個體面貌原創性的製造,以抵制西方文化複制下的中國當代藝術欺行霸市下偽價值觀的建立。此時,意義政治傳達出的中國後女性主義的文化信息,是由政治、文化、經濟三位一體非常態的融合所構成的酷中國的現代性。我們無法回避是現代性的欲望體的貪婪與腐敗,而人性因素是這個文明衝突的軸心。人與政治、文化、經濟的苟合構成了生長過程細胞分裂與增殖的社會基因工程。人是最小核心的社會載體。同時他讓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的焦灼感。而性身份是核心的核心。無論是身體靜態意義的性身份還是動態意義的性身份,流動性的意義政治讓中國女性主義藝術家們以在場的形而上的酷實踐,打造出了前衛藝術的理念,並以其強烈的、異性的個人藝術的表達,將人性的複雜性還原,再現作為人的概念傳達出的特定社會文化信息:冷酷、詭譎、怪異、溫馨、平和……。

    因此,意義政治的酷兒藝術在物欲消費主義文明墮落一次道德的憑吊之後,是中國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性別文化秩序的重建與重組。

  ①克裡斯汀.艾斯特伯格《身份理論》見李銀河編譯的《酷兒理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244頁;

  ②南帆:《體育館面的呼嘯》,見《叩房感覺》,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258頁;

  ③歌德學院大中國區總院長米歇爾.康.阿克曼:《自我保護的赤裸》——靳衛紅的藝術和當代中國水墨畫;

  ④江梅:《是依靠,是背離,是獨自,也是一種對人的關係的探討——靳衛紅訪談》

  ⑤露斯.高德曼:《那個怪異的酷兒是誰?》,見李銀河編譯的《酷兒理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199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