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對2010年的災害預測

http://www.CRNTT.com   2010-02-24 10:18:27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錢維宏在實驗室裡對記者說:“GBN報告裡預測,2010年前後,中國的降水類型將由‘南澇北旱’可能變成‘北澇南旱’,這個結論,我在1年前就得到了。”錢維宏發現,從1910年~194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從1940年~198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從1980年到現在,我國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1910~1940年是30年時間,1940年~1980年是40年,從1910年到1980年是70年時間,也就是說從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1980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狀況,這個周期是70年左右[1]!” 

  顯然,中國科學家關於全球在2020年附近變冷的研究早於西方,這是有據可查的。值得注意的是,“秘密報告”的變冷時間表與中國科學家預言的變冷時期完全一致,這顯然不能用巧合來解釋。根據地球的軌道周期,2020年冬至時日地距離達到60年周期中的最大值,2010-2030年地球處於冷周期,正像1946-1976年地球處於冷周期一樣。極端情況並不一定發生,趨勢變化一定存在。極端冷事件頻發不僅是周期論者的警告,也得到全球變暖論者的認同。 

  美國國防部氣候報告指出: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乾旱。中國現在“南澇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時候可能變成“北澇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准60年的拉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進入拉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嘯已經揭開了自然災害再現的序幕,根據美國國防部秘密報告和災害准60年周期,2010-2020年全球氣候劇變,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嚴重的三年自然災害和70年代前蘇聯農業歉收可能重演。歷史的教訓仍然歷歷在目。增加糧油儲備,提高抵禦災害的能力,是當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減肥,電荒和水荒呼喚勤儉節約、量入為出、保護資源的務實政策。2007年世界糧食危機驗證了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的糧食變化特征。 

  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嚴重的三年自然災害為1959年、1960年和1961年,處於1947-1976年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其另一個天文特征是,1959年-1960年為月亮赤緯角最小值。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藍永超研究員根據代表黃河上游流域徑流動態變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徑流系列統計資料,以及此間數十個氣象站四十餘年的降水觀測數據得出結論,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黃河大體上經歷了五個枯水期和四個豐水期。每個豐、枯水期段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枯水期持續時間為四至十五年,平均為九年;豐水段持續時間為七至十四年,平均為九點二五年。黃河上游每個豐、枯水周期平均持續時間基本相同,一個完整的豐枯循環周期大約在十八年左右[10,11]。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軌道與地球赤道之間的夾角稱為月亮赤緯角,最大值為28.5度,最小值為18.5度,變化周期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氣的觀點,當月亮赤緯角最小時,它的直下點遠離中國主大陸,所以在主大陸引起的地殼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攜熱水汽就少,這樣就不易誘使熱帶氣團與高緯冷氣團在中國大陸上相碰,因之雨量減少,會形成乾旱,歷史上,月亮赤緯角最小時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長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華北、遼寧、吉林等地連續4-5年大旱)中國北方都發生了大旱[12];月亮赤緯角最大時的1932年(鬆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黃河特大水)、1951年(遼河大水)、1969年(鬆花江大水)、1986年(遼河大水)中國北方都發生了大水[13,14]。月亮赤緯角最大值導致的大氣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蕩可激發冷空氣活動,從而增大降雨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