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教育經費占到4%為何那麼難?

http://www.CRNTT.com   2010-03-09 09:10:45  


 
  熊丙奇:系統改革目前的教育體系。首先要理清楚,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承擔公共教育的投入,主要是義務教育;而高等教育則應該更大的、更多的向市場開放。

  在發達國家,高等教育不由政府全包,私立高校眾多,這就打破了教育資源的壟斷,實現了辦學資源的多元化,這才能讓政府真正把資源投入到基礎教育。(《南方人物周刊實習記者》李敏)


新聞鏈接:4%不應是個傳說 

  北京《經濟觀察報》;3月8日

  在2010年全國“兩會”召開的前夕,國務院公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據悉,這次《規劃綱要》文本前後進行了約40輪大的修改,各界人士發表意見建議210多萬條。此意見稿涉及了中國未來十年教育發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對教育投入的表述是:加大教育投入,要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比例,2012年達到4%。 

  對中國教育發展史稍有瞭解的人都不會對4%這個數字陌生。早在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提出,到2000年年末,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達到4%。事實上,2000年,這個比例只有2.58%。2004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也表示,到2007年一定要實現4%的目標。最終的結果又讓人失望,2007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只有3.32%(修正之後的數據為3.22%)。一直到2009年,4%的目標仍未達到,只能寄希望于兩年後。 

  教育是一個國家科技和社會進步的基礎,與這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密切相關。教育又因為其特殊性,要求政府(財政)積極介入教育投資,並為教育發展構築良好的政策與制度環境,以彌補市場缺陷。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比,是國際公認的考核各國教育投入的主要指標,也反映一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4%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一比較就很清楚。據媒體報道,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為4.1%。印度、哥倫比亞、巴西等發展中國家都超過4%。相比較之下,中國的教育投資水平連欠發達國家都不如,這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實力是不相稱的。在“金磚四國”中,中國的教育競爭力略落後於俄羅斯,遠遠高於巴西和印度,但是中國的教育投入却是排在末尾。 

  4%為什麼依舊是一個傳說?一個官方解釋是中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制約了拿出更多的錢。中國2009年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0%多,而發達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達到50%。 

  這也許是一個理由,但如果反過來想,十幾年前,我們的財政收入只占GDP10%左右的時候,我們就提出4%的目標,正是基於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的考慮。如今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已經翻一番,4%的目標依舊沒有達到,實在難以說得過去。還有一點必須指出,我們的財政收入只統計預算內收入,不包括地方財政出讓土地等收入。如果將預算外各種收入納入財政收入,則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將會提高不少。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中國財政教育經費不斷增加,財政教育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從14.9%提高到16.3%。財政部官員稱教育支出在我國財政支出當中,按比重算,已是第一大項。這是否意味著其他支出就不能壓縮,教育支出的比重不能再提高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