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屏蔽“囧”和“槑”的思維才可怕

http://www.CRNTT.com   2010-03-11 09:07:10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總經理沈長富提案:建議網游分時開放、屏蔽網絡不良用語。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沈長富建議屏蔽網絡不良用語,比如“囧”、“槑”等生造字,引發輿論大嘩。網絡熱詞背後是“汹湧的民意”,是“中國上億網民呼籲政治生活透明、爭取民眾知情權的一種表現。”《東方早報》3月10日刊載文章《屏蔽網絡熱詞實則扼殺網絡民主》如是說,《新京報》文章則認為,“屏蔽”思維才可怕。內容如下:

  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總經理沈長富說,為防止學生沉溺網游,影響休息學習,建議網絡遊戲分時段開放。沈長富還建議屏蔽網絡不良用語,如3Q、bt,還有囧、槑等生造字,青少年長期接觸這些網絡語言,會產生不好影響。(《重慶晚報》3月9日)

  不是沈大代表0ut,而是沈大代表太沒文化了。“囧”和“槑”是網絡熱詞這不假,但並非生造字,“囧”在甲骨文時代就有象形字,《唐韵》、《說文》等古代著作中有過記載或使用,“槑”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和《新華字典》第10版均可查到。由此看來,沈大代表所堅稱的“不良影響”,已經持續了幾千年。誠然,學生沉溺網游這的確是個社會問題,但網絡熱詞何錯之有?

  且不說沈長富代表說的這不好影響是會增加青少年的犯罪率還是由此變得性格孤僻。恰恰相反的是,網絡熱詞的出現,正是青少年們用無窮的智慧呈現給大家的,對這些字的運用,正是青少年樂觀、聰慧和創新的體現。

  由新聞事件衍生出來的網絡熱詞,之所以能以簡單的網絡詞彙或者一個相關名詞代替,感染整個互聯網並影響到現實生活,是因為幽默風趣的背後,已經形成了汹湧的民意。這種以“曲線表達”的方式來嘲諷現實或是追求新聞事件的真相,是中國上億網民呼籲政治生活透明、爭取民眾知情權的一種表現,也在很大程度上踐行著輿論監督的權責。

  同樣網絡熱詞背後承載的網絡民主,已經深深地影響著現實的政治生活。所以,今年許多委員和代表都主動地在“織圍脖(微博)”,以此方式來傾聽網上的聲音。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沈長富代表提出屏蔽網絡熱詞,實則是在將網絡民主的空間進行擠壓。單就看今年的“兩會”,蟻族、蝸居這些網絡熱詞已經走進了委員的提案中。前幾日一個同事在電話採訪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時,王的第一句便是網絡語言——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