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志武:國富民窮,咋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3-22 09:32:32  


 
  首先,要對政府財政預算進行民主監督,包括公開聽證、廣泛的媒體自由討論。人大和政協都缺乏對徵稅權的制約、缺乏對政府財政預算制約的能力。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發揮人大系統的獨立監督作用,經常性舉行各種聽證會,每個季度起碼有兩個星期,讓人大的專業委員會把相應部門領導叫過來問責,例如,財經委員會召集商務部、證監會、銀監會的管理層,看哪些政策有問題,有哪些不同意見,進行公開正式的問答。政府機關對人民負責的方式,就是對人民代表機構負責。

  民主制度監督可以減少政府開支的“硬件”投資偏好,引導政府開支往民生傾斜,包括基本醫療保障、社會安全網、基礎教育等方面的國家投入。一旦政府在這些民生領域有實質性投入,可以給老百姓提供底線經濟安全感,自己儲蓄壓力會減少,民間消費就可以被解放。

  其次,徵稅權、加稅權必須掌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手中,行政部門不能有徵稅權,新增稅種、稅率提升必須經過廣泛的公開聽證和媒體討論。如果徵稅權不能卡緊,民間的收入就無法與GDP同步增長,政府拿到的國民收入比重就會繼續膨脹,民間消費當然就沒有收入基礎了。最近幾年的極端情況不說,就拿1995至2007年這12年看,政府財政稅收累計增長5.7倍,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長1.6倍,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才累計增長1.2倍。只要政府收入的增速不被控制住,民間資費增長難以實現。

  上面兩項都涉及民主憲政改革的問題。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到,政治改革不是什麼抽象的東西,而是涉及到經濟模式能否轉型的基礎問題。

  再次,國有資產應真正實現“全民所有”。中國民間消費難以增長,並不是因為中國人不喜歡花錢,而是因為在國有制之下大多數人都沒有自己的資產。通過國有土地、國有資源、國有企業等,政府擁有的資產性財富相當於社會總財富的近四分之三。雖然這些國有財產是“全民所有”,而且這些年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而增值很多,但是,沒有老百姓能分享到國有資產升值、國企利潤的好處。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工資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而工資收入的增速又低於GDP的增速。

  為了讓中國公民能直接感受到國有資產中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並由此增加每個人的“財富感”、進而提升消費的意向,我們就必須進行民有化改革。以前,國有資產的“全民所有”制度安排中“所有者”是抽象的、不到位的,我們必須把原來缺位的“所有者”給明確化、具體化,以實現真正的“全民所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