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調控市場 改善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10-03-25 11:38:48  


 
            發揮優勢保持地位

  另外香港可能不保的是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很快會成為中國的另一個金融中心,服務範圍是可能比珠三角更重要的長江三角。上海更接近中國的核心,因此不久香港將不再是中國唯一的金融中心,甚至第一的金融中心。香港目前要做的,是如何將既有的金融中心活化、擴展、完善,配合上海的發展外,還須補上海的不足。

  優勢產業從何而起,創新科技從何而設,又是另一個問題。香港缺乏相關產業及頂尖科研的支援,平地起高樓的一刻,要周邊地區的支持,要與不同個體配合、整個群體配套。因此溫總提出,香港要和珠三角加強聯繫,否則當整個珠三角發展起來後,香港有被邊緣化的危機。過去,香港是帶著珠三角向前走,現在是一起走,只要香港能繼續發揮特有功能,香港仍可保核心地位。

  產業結構的轉型當然會引起就業結構的轉化,製造業與服務業本來已有對立的性質,由製造業過渡至服務業,自會產生矛盾。製造業是內在的生產,服務業是外在的運作,由勞動密集經濟轉化為知識型經濟,自然會產生結構性錯配。到了最後階段,會激化為適應上的問題,失業率因而提高,激化社會矛盾。“九七”前,香港的失業率維持在百分之三的偏低水平,曾一度低於百分之二,但其後冒升至百分之五左右。清潔與保安的工種到底有限,物流業可提供高勞動的工作,至於低學歷、高年齡的一群,就只有靠發展旅遊業去吸納了。

           發展教育消滅貧窮

  就業結構的轉化,更催谷收入結構的轉變,不能過渡到服務業的一大群便被迫轉向不論技能、學歷與年齡的工種,造成這類行業供過於求,工資被壓低,部分人索性放棄找工作而領綜援。因此,“九七”後綜援個案增加了五成多,造成勞動參與率的下降,○八年只有百分之六點九,比二十多年前下降了差不多四個百分點。回歸十二年來,雖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等經濟低潮,人均生產值仍增加了一成六,薪金指數亦增加了一成一,但入息中位數卻沒有顯著增加。根據社聯最近的統計,低收入人士的月薪竟比十年前低了接近一成。

  這是因為少數高收入人士在二十年內收入增加了三成多,低收入人士的收入減少了一成多。兩者的差距拉闊至兩倍六。由於香港稅率低,低收入人士不用交稅,卻很難置業,樓價不斷被催谷到不合理的水平。高收入人士交稅也不算多,自然容易積聚財富,利用資本的槓桿效應去錢生錢。樓市與股市變成置富途徑,高收入人士致富後,利用低稅率、低成本再不斷致富。加上政府的放任政策,中小企業被擠出市場,這種壟斷情況豈只是貧富之間的矛盾這麼簡單?

  從溫總的工作報告中得知中央政府已加緊處理本身的深層次矛盾,包括調整產業結構、維持地區平衡發展、改善收入分配制度。特區政府應如溫總所言,改善民生,以政府“有形之手”去調控市場經濟“無形之手”的失控,以及發展教育,因為教育可防止跨代貧窮,增加社會階級流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