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台港關係 新形勢下問題與建言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00:23:12  


 
  鄭安國:幾個因素影響港府對台港關係的態度

  香港的積極性還涉及到幾個方面:第一,對於台港關係,到底北京給香港政府限制有多少?授權有多少?或期待有多少?這會影響港府對處理港台關係的態度。

  第二,香港政府認為到底有沒有需要推動台港關係。從香港的角度來看,推動要做甚麼?目的是甚麼?這是它自己的認知。

  第三,香港認為台港關係重不重要?我們認為很重要、或者北京認為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因為北京思維的轉變,所以才叫香港政府往前走一步;但是香港自己認為重不重要?這一點我認為還有待觀察,香港政府或特首認為台港關係的重要性的認知,這影響到香港的積極性。

  台港關係不能為交流而交流

  基本上,我覺得台港關係不能為交流而交流,而是要雙方互利,要讓雙方知道對方有哪些優勢,交流之後能獲得甚麼好處、經驗,或創造甚麼機會、利益,這些都很重要。

  假設台灣方面希望推動交流的話,必須要展現台灣的優勢之處及吸引力;相對的,我們也必須瞭解香港有哪些優勢、有哪些吸引力及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必須要瞭解這些東西才可以去推動。

  像我剛剛說到的論壇,以前台北與香港有雙城論壇,這些將來都可以定期舉辦,這部分台灣方面可以主動積極一些,至少讓香港有個回應。另外,如專業性的論壇或研討,或者雙方主動的邀訪,現在我們做的都比香港多一些。這讓雙方有個溝通,由台灣提出來、讓香港也有一些積極的動作。

  為何要成立新機構

  至於說透過新設的機構平台,這個我基本上還不瞭解這個機構平台有何特殊的目的與作用。因為我們一再說要兩岸關係正常化、台港關係正常化,而所謂的正常化是指更直接、更官方、更便利;海基、海協作為兩岸的溝通模式基本上是因為兩岸關係不正常的狀態之下,所以才創建出這兩個民間的白手套機構,才有這樣的模式。

  現在兩岸關係愈來愈密切的時候,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功能已經慢慢淡化,所有的談判事實上都由政府官員在做,而兩會主要是做事務性的安排與處理,或是擔任最後簽字的角色。

  就在兩會功能正在減弱的時候,台港間要發展新關係,怎麼又走回十幾年前海基海協模式?雖然香港在台灣沒有官方機構,但我們在香港已經有官方機構,包括“陸委會”、“經濟部”、“新聞局”、“移民署”、“觀光局”,應該讓這些機構功能發揮,若用兩會模式,關係是倒退的。因此新成立的機構應該是一個輔助性的角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