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房價背後的制度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08:40:17  


 
  土地制度的“雙軌制”人為因素和灰色地帶過多,為“尋租”和“創租”提供了便利,這就是為什麼科研用地可隨意改變為商業住房用地,打著扶貧的海上養殖項目可改建成“海上皇宮”等咄咄怪事不斷出現的制度條件。“雙軌”制的“多元”價格滋生的財富誘惑使得各級政府和企業紛紛界入土地市場,各顯神通。政府以既是“裁制員”又是”運動員”的身份介入地產市場,以低價拿地和高價賣出的方式,從“一進一出”的溢價中獲得巨額土地收益。2009年杭州土地收益高達1300億元,北京、上海的土地也收益不菲,而土地收益使用和分配的監管缺位卻導致國有土地形式上全民所有,但真正落實到民生、公共品服務上並不多。誰能給老百姓一筆放心賬?在國外最耀眼的樓宇是商廈、公司寫字樓,在中國,舊城改造中一棟棟政府辦公樓拔地而起(許多鎮級政府人均辦公室面積超過200平方米),公車、公宴、公款出國的奢華讓世人咋舌。一邊是大量的廉價劃撥、協議出讓名目繁多的土地,而另一邊,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居住用地卻只有“招拍掛”一條路,加之土地市場上“賣方”只有地方政府一家。那麼,這種壟斷格局拍出天價的土地就成了一種見怪不怪的常態。 

  在中國,土地不僅是政府財政的重要來源,也是企業撬動金融杠杆的利器。許多人為公開房價成本構成打得不亦樂乎,以為這樣可以搞清房地產企業“暴利”來源。其實,房價與成本的差額並非企業的“暴利”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而真正“暴利”來自企業金融杠杆的運用。2009年土地招拍掛之所以成為眾多國企、上市公司追捧的對象,他們不惜血本的拿地、抬高地價,目的並不在真正從事房地產開發,其原因在於土地是撬動金融的杠杆。一方面,“天價的土地”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資產價值,進而推高公司的股票價格,從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土地是最佳抵押品,價值上百億元的土地可以使企業從多家銀行獲得巨額的信貸支持。有了國家的錢、銀行的錢和股民的錢,只要公司經營收益率為正,企業利潤率就可以成倍的放大,這才是土地金融的魅力所在和房地產企業獲得“暴利”的秘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