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呼喚英國“奧巴馬”?

http://www.CRNTT.com   2010-04-10 09:48:28  


 
  教育改革解決兩難

  第二個方面是教育。1997年之前的保守黨政府減少了對教育的投入,從GDP的6.5%減少到4.5%。他們限制了大學的招生名額,並且在很長時間內持續降低對中小學的投入。工黨政府上台後就開始增加這些投入,而且改變了大學的融資方式。所以今天大學的資金情況比以前要好得多。

  應該說,工黨政府繼承了保守黨政府先前提出的一些措施,比如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測驗,在一些主要學科,比如數學、科學、英語、文學等,設置每個學校的目標,以促進成績提高,並給予父母更多的選擇來決定學校等,通過這些方式來激勵學校不斷提高業績。

  這些措施的成績可以通過對比蘇格蘭和英格蘭體現出來。1964年到1995年間,全英兒童的數學成績呈下降趨勢。工黨政府採取以上措施後,過去十年來英格蘭兒童的數學成績顯著提高,而沒有采納布萊爾政府那些措施的蘇格蘭,兒童的數學成績明顯要差很多。所以證明了這樣一個結論:提供的資源越多,對學校提高成績的激勵就越大。

  另一個重要改變是大學的融資方式。以前由政府出資,為學生提供免費的大學教育,但現在學生需要支付教學成本的大約四分之一。但他們不是在上學期間付這筆錢,而是在工作後在收入稅的基礎上多付一部分。此外政府也為貧困學生提供額外的資金補助,支持他們上大學。通過這兩項措施,大學得到了更多的資源,這是此前二十年所沒有的。更多學生能夠上大學,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上大學的比率差異縮小了。

  尤為重要的是,我們創造出了一種在困難時期為大學教育提供資金的方式,這種方式在過去六年證明是有效的。以前人們以為,讓學生大學畢業再來交錢,這種方式來為大學融資行不通;首先是政治上行不通,因為如果對民眾說,你們必須交錢上大學,那麼結果就是貧困學生上不了大學。但這兩種預測都錯了。貧困學生不僅還在繼續上大學,而且人數大大增加。

  用這種機制來保障對大學的充分投入,既不會阻礙人們進入的途徑,並給予大學更多的自由度,因為畢了業的學生再回過頭來支付學費,也為大學創造了收入。

  英國面臨這樣一個兩難,要不要保證窮困學生上大學?如果要就需要投入公共資金,否則就像美國大學那樣基本依靠私人部門融資,不保障窮人入學的可能性;但要死板地依賴於納稅人的錢這種嚴格受限的資源,就可能由於投入不足在跟美國大學競爭的過程中逐漸落後,最後只能淪為二流的大學。所以我覺得這個改革非常重要,因為這既使大學得以擴招,又保證了大學教育的高質量,也不限制貧困學生上學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