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應該慶幸有這樣的網民

http://www.CRNTT.com   2010-04-22 10:48:45  


 
  同樣的,就在不久以前,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口碑)研究所也發布一份《2009年中國網絡輿情指數年度報告》,這一中國首份網絡輿情指數報告,通過對2009年的50件新聞事件進行分析,首次對政府應對網絡輿情提出了一條“經驗警戒線”。這份報告指出,2009年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38億,互聯網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網絡參政風起雲湧。而在過去幾年中,網民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斷改進自己的網絡事件推動和應對技巧,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攻防”策略之戰正在上演。

  這也說明網絡已經成為民意表達最凶猛的場所。網絡也使人們找到了最為方便快捷的利益訴求的表達途徑。與其他表達通道相比,它更開放、更草根,更原汁原味。在曾被譽為是“廣大網友的勝利”的鄧玉嬌案中,正是網友們的監督促使當地司法部門較為透明公開地查辦了案件,還原事實的真相。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則是杭州70碼交通肇事案。懷著對公權力的質疑,網民們的集體爆發撼動了當時的“欺實馬迷局”。也推動了這一事件的最終解決。

  這樣的例子,2009年很多。儘管在這些事例中也凸顯出不可避免的人為擴大、炒作甚至虛假信息等種種弊端,但總體來說,由於網絡在改變傳統信息傳遞方式的同時,無意間也拉近了草根與執政者之間的距離,網絡民意的伸張終於暢通地表達出來。此前許多群體權利由於伸張缺乏暢通的渠道而“被喪失,被放棄”;如今公眾也能夠通過網絡從公正旁觀者角度為這些群體權利做了代言,這種代言,以共通的良心為中介。就像很多白領和中產,他們也願意幫助農民工取得應該得到的基本保障;當看到農民利益受損失,城市居民也會自發地為他們說幾句話。

  其實無論何種社會中,網絡輿論作為民意表達的一種體現,都帶著一些偏激的情緒,只是中國在拉大的社會裂痕下表現得更鮮明罷了。基於這種“直指民意”的非理性,許多社會都設置了正式的代議機製作為緩衝,政府決策與網絡輿論間有正式的代議機製作為中間人。

  網絡事件備受關注

  同樣,審視多年以來刺激著網民和社會公眾最緊綳的神經的那些網絡事件,也反映出現實世界中公眾對於貪腐、貧富差距、公權力運行、民生等問題日趨敏感。正是這種負面情緒日益積累,往往會通過很小的一個事件引發網民的情感共振。但由此形成的衝突並非是在公正、公平的管理框架之下,無法解決的根本性衝突。而由此形成的對於公權力的質疑和社會管理者的質疑和不信任集中體現在:個人的權利和尊嚴是否得到尊重,權利是否得到公平公正的保障,社會管理者以及政府在行使交付到他們手上的公權力時是否公開透明、合理合法。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有沒有瀆職濫權、貪污腐敗,有沒有不作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