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需重新界定安全對象 建準聯盟

http://www.CRNTT.com   2010-05-31 00:14:49  


“後一超多強格局”的出現,與美國實力與影響力的急劇下降密切相關。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德剛博士在《中國評論》月刊五月號發表專文《“後一超多強格局”與中國的“三環準聯盟外交”》。作者認為:“‘後一超多強格局’是從‘一超多強’向‘多極化’格局演變的必由階段,是以美國為首的傳統大國相對衰弱、新興大國不斷崛起、區域組織不斷發展、世界力量重新組合所引發的動態性權力變化所致,客觀上要求中國重新界定安全合作對象,構建中國新的準聯盟戰略。中國與上述關鍵國家應建立實質性戰略合作關係,在‘後一超多強格局’下抓住機遇,統籌中國外交的全球佈局,使中國‘三環準聯盟外交’獲得更多的外部資源。中國的‘三環準聯盟外交’是國際格局從‘一超多強格局’向‘後一超多強格局’轉變的必然要求。”文章內容如下:

  國際格局是一個高度抽象的綜合性術語。一般而言,國際格局是指由國際關係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基於力量對比關係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互動結構和狀態。國際格局具有穩定性、互動性和宏觀性特徵。推動國際格局演變的主要因素是大國和大國集團的力量對比。

  從“一超多強格局”到“後一超多強格局”

  冷戰結束後,國際格局從兩極向“一超多強格局”演變,中國的準聯盟外交總體上表現為“聯歐、聯俄、反美,反對建立單極世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甚至一度表現為“逢美必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超多強的基本格局雖未發生實質性改變,但其內涵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中國在冷戰後奉行的“聯歐、聯俄、反美”的準聯盟外交面臨新的調整。

  目前無論是兩極還是多極都難以準確反映國際格局的實際情況,因為按照當今主流國際關係理論,所謂的“極”必須具備以下三個要素:強大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全球範圍的影響力、國際社會對其全球性大國地位的承認。按照這三個基本條件,世界各大國發展階段與發展速度出現了明顯的不平衡性,只有美國可以算作真正的超強一極,除美國外,其他國家尚不能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水準。有鑒於此,筆者將當前各大國不平衡動態性增長所形成的特殊國際格局界定為“後一超多強格局”。

  “後一超多強格局”是從一超多強向多極格局演變的漫長歷史中的過渡階段,既是對一超多強格局的超越和發展,又為將來多極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推動“後一超多強格局”產生的,主要是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爭、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區域一體化步伐加快、各國發展模式的進一步多樣化與世界主要矛盾的轉變(由“反霸”到“反恐”),並顯示出四大趨勢:1.以美國為代表的傳統大國的相對衰弱;2.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的崛起;3.以中小國家聯合自強為特徵的區域組織的進一步發展;4.各種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