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熊培雲:我為什麼建圖書館

http://www.CRNTT.com   2010-05-31 11:31:22  


熊培雲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如果你讓一個縣有一家像樣的圖書館,你就完成了兩千分之一的改變。如果這兩千盞燈一個個都亮起來,對於當下的中國,又將是怎樣一種改變!”此間《新京報》日前登載青年學者熊培雲的文章“我為什麼建圖書館”,內容如下: 

  那些遠離鄉村的游子,是該你們反哺故鄉的時候了。據我所知,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於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受其鼓舞,最近我也在江西老家參與建設了一個圖書館。而且,這是一個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圖書館———熊培雲圖書館。

  建一個鄉村圖書館,這一心願由來已久。幾年前的一個夏天,為了重拾有關中國鄉村生活的寫作,我回到鄉下老家,並在縣裡尋找相關資料。印象最深的是在縣裡的圖書館里很難找到像樣的新書。附近寥寥的幾家小書店,好書同樣乏善可陳。當時便想,如果能在這裡辦一個向全縣開放的圖書館,多少可以改變這種文化蕭條的局面。

  轉年春天,我在台灣有段短暫的旅行,其時最大的收獲就是對慈濟會的源起有了點了解。據說,證嚴法師在年輕時,知道有個孕婦小產,跑到醫院卻因為交不起八千元的保證金而不得不抬回去。為此,她很憂傷並決定為此擔當。此後的機緣,讓她成為台灣慈善事業的標杆。回想當年那件事對她的觸動時,證嚴法師相信:既然“人人都是觀世音”,如果能讓有愛心的人一起來做事,每個人都是“千手觀音”了。如果能集合眾人的善心與力量,濟貧救難不是難事。

  我向來認為,中國人是不缺少扶危濟困、改造社會的熱忱的。只是,我們最想做的事情,絕大多數時候只是停留於美好願望,或未得機緣,或缺少行動。日日忙於種種蕪雜的事情,許多人之所以讚美盧安克,視之為“我們時代的聖徒”,一個重要原因即在於,盧安克給他們沉悶的人生透了一口氣,實踐了他們想要的另一種人生。

  “這樣的生活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真需要停下來想一想。生由不得我們,父母將我們帶到世界上;死由不得我們,死神總有一天在不經意間將我們帶走。在生死之間,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如果在有生之年,永遠不能心有所想、身體力行,做點自己想做的事,這人生無窮役,那真的是沒有什麼指望與意義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