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江西:內訌成捷徑,反腐很受傷

http://www.CRNTT.com   2010-06-04 09:03:27  


 
  舉報腐敗為什麼這麼難
 
  紀檢部門人力物力消耗大,難以面面俱到  如果輿論監督不能發揮作用,不公開的檢舉又如何呢?在部分民眾的想象中,紀檢部門應該法力無邊,最好能暗地里核實相關情況,然後將腐敗官員一鼓成擒。可惜,這種戲文里八府巡按的思路在現代社會很難實現。紀檢部門不是警察機關,紀律檢查更不是偵查破案,限於人力和資源,接受檢舉的上級部門很難一一核實檢舉材料,更不用說深入下去暗地核實了,相反,檢舉材料被轉回給被檢舉人的情況並不鮮見,本文所評論的新聞中,起因也是“江西省紀委轉給劉積福一封關於國土廳的舉報材料”。
 
  普通檢舉人因害怕被報復而退卻  近年來的新聞報道中可以了解到,有不少人因為領導獲得了自己向上級提供的舉報材料,而慘遭打擊報復。許多官員為保護自己的地位和仕途,一直在精心編織各種保護網,努力所及,紀律檢查部門或公安檢察機關也難免為其所滲透,因此,將檢舉材料轉回被檢舉人,除了上面所說的資源限制,也有人情回護甚或腐敗請托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普通的知情人越來越難以鼓起勇氣向上檢舉。

  要維護自身利益,舉報被官場玩弄  普通知情人不敢的,“不普通”的知情人卻未必不敢。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又或是出於利益爭奪失敗後的報復,官員舉報同僚或上級的事情並不鮮見,在普通知情人逐漸退場的情況下,就形成了官員本是反腐的對象,如今卻是官場中人玩反腐的怪現象。一來因是同僚,更了解對手的情況;二來更熟悉遊戲規則,知道如何檢舉投訴,三來權力在手,多少有幾個馬仔,不需要自己親自出手,就算材料被發回,對手也未必能抓住自己的把柄,進可攻退可守。
  
  如此盤算下來,在權力的誘惑或是仇恨的驅使下,檢舉對手就成為了投入小見效大的買賣。此外,也不排除某些“有心”官員利用自己的特殊關係,和有關部門中人相互往來勾結,以反腐為手段進行權力鬥爭。
 
  莫讓內訌成為反腐的捷徑
 
  監督失效下的反腐捷徑不能要  在我看來,內訌反腐與其說顯示出官場風氣,不如說折射出了當前反腐常規手段的失效,一方面,應該進一步加強輿論的監督作用, 而這就需要檢討現行的媒體體制,使媒體更獨立超然;一方面,則應加大對本是監督部門的紀檢、檢察等部門的監督,使得更多人願意或敢於配合監督部門,只有這樣,內訌反腐才不會成為反腐的捷徑。

  另類“反腐故事”還是少點為好  在陰謀氣息濃烈的情況下,在一些人眼裡,所謂的反腐敗,就是權力鬥爭的一種形式。落馬的人,不是因為腐敗,而是因為得罪了人,或者在權力鬥爭中沒有做到最好,出了差錯。不在如何清廉上做文章,而在權術上下工夫。為了在權力鬥爭中占得先機,居然連電話竊聽這種非常手段都用上了,讓人如置間諜影視當中。

  其實官場風氣如此,絕非官員之福。人人熱衷陰謀權術,就意味著人人自危。算計別人,就得時刻防範別人的算計。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不知什麼時候,一個不留神,就中招了。這樣一個陷阱密布、殺機暗伏的地方,做官會很輕鬆嗎?我真的不知道,一些號稱很聰明的人,自己把自己的生存環境搞得如此惡劣,所為何來?江西國土廳竊聽門的主角落馬了,內訌也許告一段落,但無論如何,像這樣另類的“反腐故事”,還是少一些為好。(來源:搜狐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