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日韓老路,中國孩子的苦難才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10-06-07 14:12:10  


 
  以英語學習為例,在“具備國際化視野”的理念指導下,一些家長在孩子兩三歲、中國話還沒有講好的時候,就送去上英語培訓班,有的還請專門的外教,每年培訓花費不下萬元。對於孩子來說,語言工具肯定是接觸越早越多效果越好,於是這些孩子在學校成了英語成績好的一類。結果是,在老師的表揚下,不在外面學習的孩子會自卑,沒辦法只好也去上各種課外班。有經濟支付能力的家庭,還送孩子到美國、英國參加夏令營。這樣攀比下去,家長支付的錢越來越多。 

  另一典型的是奧數。因為多數大中城市不允許“小升初”進行統一考試、中學選拔學生的依據只能依靠奧數成績。這讓奧數迅速產業化,每個城市以億計、以數十億計的巨大暴利,每一分錢都來自家長。 

  “特長應試”是掏家長錢包的另一利器。鋼琴、聲樂、繪畫、書法——這些人類社會沉澱的藝術精華本應以興趣為前提,但目前在大學、中學層層選拔“特長生”的現實情況下,家長孩子沒法不功利。每種樂器都有級別,孩子們不停地奮鬥在一到十級的台階上。 

  雖然沒有一個文學大師是從作文班培訓出來的,但現在的作文訓練班火爆,因為可以參加比賽,可以推薦到報刊,寫出的八股文章能夠在考試時得到高分。 

  在這麼多課外學習類型下,孩子的時間和精力被過度壓榨。這與日本、韓國近些年的情形何其相似!這兩個國家的大學入學率非常高,但是進入好大學的競爭壓力之大,難以想象。甚至在韓國有“四上五下”之說,就是說如果每天晚上學習只睡4個小時就可能考上好大學,睡5個小時就有可能落榜。 

  上面比較了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再看看文化心理的影響。 

  日韓和我們同屬一種文化,在韓國、日本熟背論語的大有人在。溫良恭儉讓、臥薪嘗膽、苦練內功,都是我們共同推崇的儒家文化內涵。“面壁十年圖破壁”常常是家長和老師激勵學生的語言;武俠小說中,高手也都在山洞中閉關修煉,然後一舉成名。中國歷來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之說,所以不用看日韓,只要看看香港繁榮的課外班,看看台灣的家教一條街,就可以得出“中國孩子的苦難才剛剛開始”,不是一種聳人聽聞的說法。 

  加之現行的獨生子女政策,使我們中國家庭望子成龍只會比日本、韓國更甚。 

  當然,教育問題反映出的是更為深層的社會問題。中國正處於一個深刻的轉型之中,舊的秩序和模式打破了,新的還沒有建立起來。怎麼建,往什麼方向建?讓大多數人受益還是讓少數人受益?這些都是一個關係社會穩定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 

  社會機體複雜,絲絲相連,環環相扣,教育不可能獨善其身。不過,認清形勢,提前謀劃,總不會錯的。(《中國青年報》2010-06-07  作者:李新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