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全球化下孫中山思想如何發揮?博大精深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00:30:46  


 
       全球化下國家角色的詮釋與調適

  中山先生在民族主義六講最後一段曾這樣的指出:“我們要將來能夠治國平天下,便先要恢復民族主義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諸君都是四萬萬人的一分子,都應該擔負這個責任,便是我們民族的真精神!”這段話指陳了下列三個意涵:

  1. 治國與平天下與民族主義有關,與當前討論民族國家(thenation-states)的角色相契合;

  2. 有一個統一世界與大同之治的思維,與當前全球治理(globalgovernance)的理想與精神相契合;

  3. 發揮治理中“軟實力”(softpower)的能力,盡到全球治理中“全球公民”的責任。此即中山先生所稱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這便是我們四萬萬人的大責任”。

  這三個意涵可以歸納成為一個。中山思想全球化時代的新思維:一個獨立自主的民族國家,在全球化的潮流下,要有一個統一整合世界的大同之治的思維,憑藉著軟實力的王道精神,盡到全球公民的責任,朝向全球問題由全球治理達成的目標。根據這一理解,學者在詮釋中山思想時,便應就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角色的變遷,以及對全球問題治理模式的轉型,作一分析與闡釋,俾可對中山思想的傳承作一貢獻。

  20世紀80年代之前,民族國家是國際關係的主要角色一直沒有受到挑戰。國際關係的重要論文都以這個理念為主軸。具有代表性的為1968年有名的政治學者J.P.Nettl在《世界政治》(WorldPolitics)季刊上發表了一篇代表性的經典之作,即力陳國家不管在何種形態之下,仍是政治分析的中心(thecenterofpoliticalanalysis)。這也是說,國家是一切引導發展或轉型的重要力量,沒有國家居中的作用,一切的發展過程便沒有可能發生,或雖能發生,其作用或影響也是微弱的。這種看法對中山思想一直強調民族國家的重要性本質沒有任何變化。

  中山思想中的三個主軸:民族主義、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都在民族國家這個中心上發揮,而Nettl在論文中看國家的結構,認為包括四個意義,正與中山思想不謀而合。這四個意義為::

  1.國家是一組功能與結構之集合體,包括領土、主權、民族和政府等。

  2.國家是國際關係領域中的一個單位,就如同個人之於社會。

  3.國家代表一個自治的集合體,它代表社會組織的最高層次,為一個具有獨立性、規範社會行為、分配資源及維持秩序等功能的政治體。

  4.國家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文化現象,為社會活動提供制度和法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