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士康事件將加速廣東的經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6-25 10:16:17  


富士康事件是一個信號,是一記警鐘。它提醒廣東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訊/富士康事件的出現,絕不是單純的血汗工廠問題,即便給富士康戴上一頂“血汗工廠”的帽子,也無法代替和解決廣東等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而起家的地區今天所面臨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頭痛難題。不錯,富士康事件很可能是引發從深圳到佛山、從南方到北方的外資企業加薪潮和罷工潮等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導火綫。不過,導火綫畢竟不是炸藥包,沒有炸藥包,光有導火綫,無論如何也是不會發生爆炸的。

  根據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基本上都會經歷這樣三個階段: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無論是工業革命先驅的英國、生產力革命先驅的美國、二戰前後的德國和日本、東西方冷戰時期的亞洲四小龍、上世紀80年代之後的中國沿海地區如廣東等,都嚴格遵循這個規律,一步一步走了過來。

  與此同時,二戰之後三次大規模的國際產業轉移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實了這個規律。

  上個世紀50年代、60-80年代以及90年代,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西德等國轉移;日本、西德等國將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小龍等)轉移;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將自身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向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轉移;而這些發達國家自己則集中發展半導體、通訊、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家用電器、汽車、電腦等附加值較高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和自身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