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顧准的絕望之望

http://www.CRNTT.com   2010-07-10 09:21:42  


 
  顧准為捍衛人格尊嚴和保護他人吃了不少苦頭,卻也贏得了相當多的尊敬。和他共過事尤其是共患難過的人,都公認他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寧折不彎的硬骨頭,也是可以以生死相托的正派人。因為顧准對朋友不但忠誠信任,而且體貼入微。老戰友陳易因為議論毛澤東和江青而被打成“反革命”,顧准不顧自己身處逆境,常常去看望他,卻不讓他來看自己。顧准對他說,我是死老虎,名分已定,你還沒有結案,別讓他們找到岔子。陳易說話嗓門大,顧准怕他禍從口出,陪他散步時總是挑僻靜處走。1974年12月2日23時,顧准的生命已細若游絲,卻惦記著守護在旁的弟子吳敬璉,要他“打開行軍床休息”。誰都沒有想到,顧准拼死掙扎講出的這句話,竟是他的“最後遺言”。 

  人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顧准的俠義贏得了敬重,顧准的真心換來了友情。顧准臨終前,守護在他身邊的,正是這些以心換心的朋友。雙目幾近失明的學部委員(即院士)駱耕漠,拄著拐杖,頂著寒風,四處奔走央告,八方輾轉求人,終於讓顧准住進醫院,延得名醫(其間亦多虧中國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楊純和鐵道兵某兵團政委張崇文的俠肝義膽)。年過六旬的林裡夫,不顧自己頭上有“帽子”,身上有重病,堅持每天由他為主護理顧准,做飯、喂藥、倒便,一手包下。林裡夫和陳易還把自己的女兒也喊到醫院來幫忙。摯友張純音,弟子吳敬璉,更是一有時間就守在床前。在最後的歲月裡,有如此之多的友情,顧准真是“痛並快樂著”。 

  的確,顧准是不幸的。直到含冤去世,都沒能見上子女一面,也沒能見到睽違十載的老母親。那時,他的慈母就住在公安部大院,距顧准的住處只有一街之隔,卻彼此望穿雙眼不能一見。在那個不見天日的年月裡,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顧准,只能孤身一人在無邊的黑暗中蜷縮著身體舔食自己的鮮血、淚水和恥辱。顧准又是幸運的,他有那麼多關心他愛護他的好人。在他兩次落難之後,是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兩次收留了他。這實在是顧准不幸中之萬幸。經濟所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地方。張聞天、孫冶方、駱耕漠、狄超白、林裡夫、巫寶三,還有年輕的張純音、吳敬璉,皆為一時之選。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正直正派重感情的人。這就造成了一個奇跡:當人與人的關系變得比狼與狼的關系還不如時,顧准的周圍卻散發著人間的溫暖。沒有這溫暖,顧准活不下來,也不可能留下那麼豐富的思想遺產。 

  事實上,正如王元化先生所說:“人活著不僅需要使自己溫飽,還需要精神養分,而友情就是其中的一種。”也正如王元化先生所說,顧准能獲得如此之多的友情,“證明中國有些人縱使處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仍舊良心未泯,他們心中那朵正義的火焰始終在燃燒”[《〈顧准全傳〉序》]。是啊,沒有良知、良心、正義感,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友情,更不會有知識者和思想者的友情。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知識固然重要,人品就更重要。顧准的幸運,就在於他遇到的人,不但學問好,而且人品好。在這些人看來,他們在顧准危難之時伸出的援手,不過是一個正派人該做的事,是應當應分的。正如事隔多年以後駱耕漠接受采訪時淡淡地說的:“做人嘛,應該這樣。” 

  做人,才是最根本的啊! 

  (本文摘自《書生傻氣》,易中天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