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個貴族和他們的“英國病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10:44:07  


 
  年輕的卡梅倫也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哲學,那就是“大社會(bigsociety)”概念。卡梅倫宣稱,他要拯救被“保姆國家”寵壞的英國社會,讓被400多萬個攝像頭監控著的6000多萬英國人擺脫新工黨的控制,把龐大的國家機器從社會和社區趕走。

  所謂“大社會”計劃的核心是鼓勵個人和家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用卡梅倫的華裔智囊納特.魏的話來說,“大社會的根本是關注社區”。換言之,即把目前由政府包辦的許多社會管理和福利職能交給社會。卡梅倫很喜歡的一句話是:家庭是最好的福利。而副首相克萊格的解釋是:要讓人們不再總是向官員、政府尋求答案,而是讓他們感到既有自由、又有權力來幫助自己和自己的社區。

  看得出來,“大社會”計劃既是對工黨長期構築的“福利國家”的根本反對,又不同於撒切爾夫人的個人主義和全盤私有化政策。它試圖在“政府”與 “個人”之間再造一個強大的 “社會”。單純從理論層面看,這是一面頗具吸引力的旗幟。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社會”不像“政府”和“個人”那樣,它不是一個有型和具體的實體,而是一種由許多元素共同構成和相互依存的生態系統。

  在一個憲政國家裡,政府如何去有意識地構建“社會”?實施這項計劃的資源又在哪裡?所以,雖然新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有關“大社會”計劃的具體措施,例如:培訓新一代社區組織者;在有關當地規劃的問題上給與社區更大話語權;鼓勵志願活動和參與社會行動;支持合作組織、慈善機構和社會企業更多地參與公共服務管理、將來自休眠賬戶的資金導入新成立的 “大社會銀行”為街道組織、慈善機構和社會企業提供資金等等,但仍有一些分析家擔心,“大社會”計劃最終很有可能蛻變成為政府不負責任地削減社會福利、推卸公共服務包袱的借口。

  因此,作為威廉四世的曾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遠親、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的高材生,戴維.卡梅倫需要有足夠的實踐能力和時間來證明自己並非又一個誇誇其談的托尼.布萊爾或不懂得如何爭取選民的戈登.布朗。他與擁有沙皇俄國貴族血統的尼克.克萊格聯手,必須做得比之前工黨的“雙寡頭”好得多。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如果說希臘是人類民主的祖母的話,英國就是人類民主的母親。曾經的英國是現代世界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對我們面前這樣一位“英國病人”進行深入細致地解剖和診斷,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西方政治面臨的困境及其未來的前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