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保增長與調結構: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08:13:39  


 
  比如,1979~2009年這3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是9.9%,但1984~1988年的年均增長率是12.1%,而這個時期正是家電進入城市居民家庭,城市消費結構從“百元單件級”向“千元單件級”躍進的時期,當然在這一時期還有改革所引發的收入分配向個人傾斜的變化,沒有這樣的變化,也不會發生城市的“消費革命”。到1988年這個結構變化過程基本結束,出現了連續三年的“市場疲軟”,1989~1991年期間的年均經濟增長率一下子掉到了5.7%。1990年以後,中國的總儲蓄率隨城市居民家庭儲蓄率的提升而顯著上升,為投資增長提供了基礎,但是由於缺乏結構變動,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所引發的經濟高增長只持續了3年,自1994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就逐年回落,1995~2002年期間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8.9%,其中1998、1999年都低於8%。1998年以後,中央政府也出台了強大的經濟刺激政策,以至於1999年當年政府主導的投資在新增投資中的比重已經上升到90%,1998~2002年間政府投資總額已經高達3.2萬億元,經濟增長速度還是上不來。可見,僅僅有宏觀需求政策而沒有結構變動配合,再強烈的宏觀調控也保不住增長率。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是改革開放30年中增長速度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時期。能夠出現持續較高的經濟增長率,還是由於在這一時期中國經濟中出現了巨大的結構變動。從外部看,新全球化浪潮創造了巨大的外需,從內部看,自新世紀初開始就出現了以汽車和住宅為代表的消費結構再度升級。但是自美國次債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外部需求嚴重萎縮,而且可能長期萎縮,這使得中國因市場化改革所引發的國內生產過剩矛盾暴露無遺,而自2005年以來房地產泡沫的逐漸興起,也說明先富階層的消費革命已經完成,由於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社會居民的主體已不可能相繼跟進,所以結構變動不僅緩慢,甚至是逆轉了。如此怎能會有經濟增長的高速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