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攤牌吧,房價

http://www.CRNTT.com   2010-08-29 08:56:24  


 
  “假新聞”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空置率”一石激起千層浪,還在於“鳥槍換炮”,以先進的“數據”武裝了自己。甚至有人相信,正是“6540萬套空置房”證據確鑿地橫空出世,才真正惹惱了中央政府。

  但令人無語的是,該數據業已被認定為“假新聞”。

  國家電網辟謠說,從來沒有發布過這樣的數據,也沒有對這樣的數據進行過統計。全國的智能電表數量還只有幾百萬只,無法統計出有6540萬戶的概念。

  信孚研究院研究員童大煥查詢了社科院的網站,並打電話到社科院總機查詢,並沒有找到傳說中的社科院“城調隊”。

  “我覺得是一種自我炒作,嘩衆取寵的說法。”業界專家楊少鋒認為:“一套房子按70平方米計算,6540萬戶是45億平方米。將我們1990年以後所有竣工的有據可查的商品房、政策性用房都加起來也不超過40億平方米。”

  在他看來,北京的空置率並沒有當初易憲容教授騎自行車夜探居民區算出來的那麼“邪乎”。他自住的小區,剛搬進去的時候只有30%的入住率,現在入住的已經達到了80%。

  身在上海的朱黎庭認為不可一概而論。“我個人感覺空置率老盤不高,多集中於新交房初期的樓盤。高檔商品房用地越來越少,都在市中心,刺激得樓盤價格非常堅挺,不可能有大量改善性、自主性需求去買,空置率會比較高。越是中低價格的小區,或者多為兩室、小三室的小區,空置率肯定比較低。上海港澳地區的人特別多,他們不可能一直住在上海,很多空置房或者是看好趨勢投資,或者是為了今後來安家立業的超前性消費。從前也有不少韓國人、台灣人在浦東炒房,但上一輪已經發牌發出去了不少。”

  2010年5月19日,中央台幾位記者在北京6個次新樓盤用15天蹲守調查。入住時間從2005至2009年,空置率最低的一個樓盤在30%,大多在50%-60%,最多的一個在70%以上。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張景秋與孟斌帶領的課題組,對北京50多個2004年到2006年售出後入住的小區用電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電表幾乎不走的比例高達27.16%。

  和“曬黑燈”一樣,用蹲守,或者查電表、查水表、貼紙條,甚至堵鎖眼等種種“民間智慧”來統計空置率都未必准確。然而在“庶民的狂歡”背後,反映的是民衆對住宅空置率准確數字強烈的“知情饑渴”。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空置房?擁有多處住宅又不住的人是不是就該被千夫所指、萬民唾棄?

  在對這些問題梳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空置率雖然是個“傳說”,但濃縮了中國現階段種種令人無奈、唏噓的怪現狀。

  在北京,手頭擁有兩三套住房的中產不在少數。有位家住北京遠郊的業主便擁有三套住房,其中兩套閑置,一套在市中心。

  “我不懂炒股,以前買過幾次都被深度套牢,現在只敢投入一兩萬少量玩一玩。但這些年錢越來越不值錢,總不能把這些年的積蓄都放在銀行裡坐等貶值。我身邊的人都去買了房子,至少看得見、摸得著,能保值增值,我也隨了大流,這並不是多麼清醒的分析之後的選擇,只能說是一種必須去做,但又模模糊糊的理財意識。在北京,像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在他看來自己的房子只是暫時閑置,將來都要派用場:“郊區沒有好的小學和中學,為了孩子過幾年我們就要換回城裡,雙方年邁的父母也得接過來養老。” 他對記者說自己最大的擔憂,就是“因病致貧”。“我們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個孩子。為了付首付已經把能想到的親戚、朋友都借了。如果將來家人有誰生場大病,生活壓力就會突然驟增,我不敢去想這個問題。”

  誠如謝國忠所言,對通脹的畏懼和缺乏投資渠道的雙重壓力,聯袂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房產投機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