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揭開湖北三千抗戰將士遺骨之謎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05 09:26:07 |
青石台階沿山而鋪 碑亭林立甚為壯觀 村民張治勤的承包田處於陵園正中央。他指著一塊約莫兩米長的台階石告訴記者,“這是原址地惟一存在的實物了。” 張告訴記者,整個墓地葬占地12畝,原來的台階一直從山腳下的黃柏河鋪到懸崖處。 承包田上方,用岩石壘出的石基依稀可見,張說,“這個上面原來有三個亭子,一個大亭子,兩個小亭子,每個亭子裡面有三塊碑,最大的碑高5米,寬2米,最小的也有2米來高。” “大碑上落款人是陳誠,應該是他提的字。”他說,“這個地方本來沒有土,土都是當年請人挑上來的,你看,現在挖出來的斷面,都是一層層的。” 營團級以上軍官採用棺木 一般士兵就地掩埋 自從解放後將陵園開荒以來,南邊村的村民經常在金魚坪挖出人骨頭。一位村民說,“經常翻地的時候,翻到人的頭骨,大腿的骨頭,肋骨,很平常的,偶爾也能翻到棺木。” 易錢生曾聽母親講述過下葬經過,他說,“當時死的人很多,沒有條件都用棺木安葬,一般營長以上才用棺木,戰士都在挖好的坑道就地掩埋,最多的壘四層,南邊山上有個窑洞,裡面一共安葬了70個戰士。” 因為埋得較淺,昨日,記者在張治勤的承包田下方,撿到一塊15公分左右的小腿骨。 易告訴記者,“雖然宜巴高速公路施工挖出了一些遺骨,但是再挖,應該還能挖出千把個來。” 祠堂已經變成居民樓 很多墓碑成了門檻石 40歲的施一英房子所在地,就是陵園昔日祭奠烈士的祠堂所在地。她說,“當年建房子的時候,從田裡搬來4塊碑,3塊做了門檻石,還有1塊放在豬圈裡。” 易生錢告訴記者,“陳誠題的那塊碑,有一段就在施家,上面好像是個‘忠’字。” 施家碑石上還有什麼?施一英說,“豬圈裡的那塊已經被腐蝕掉了,門檻石上的字要拆下來看,才知道寫的是什麼。” 祠堂裡的大碑,曾經矗立在南邊村小學校園內。後來,因為部分老師認為不吉利,校方請人用炸藥將其炸毀。 所埋將士相當一部分來自湖南 本報宜昌訊(記者羅京 瞿淩雲)易生錢,54歲,他的父親易順滄,曾入讀湖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是解放前南邊村少有的能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因為這層關係,他對這段歷史頗為了解。他告訴記者,“這些烈士,很多都是湖南的。” “我記得有一塊碑文,上面寫著‘追贈陸軍工兵中校卿國權之墓,民國32年夏立’,”卿國權當時所在的部隊是75軍預備第4師。易說當時仔細看了一下後面的文字,他的籍貫是“湖南興化青梅鄉。” 他說,“聽父親講,這些當兵的很多是湖南的,可以叫做湘軍吧。” “80年代,有很多湖南人來這邊尋找自己親屬的墓地,我們聽不懂他們的話,他們也聽不懂我們說的話,沒有給他們幫上忙。” 易生錢說,“在我的印象裡,埋葬在這裡軍銜最高的是郭德章,是個將官,浙江奉化人,蔣介石的老鄉。” “他是第六戰區司令部委派到南邊村的督戰官,不是戰死的,是病死的。” 為什麼傷員死亡這麼多?易生錢說,“這裡雖然是野戰醫院,但交通不便,缺醫少藥,送來的人常常只能等死。”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