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中國統計數據信任危機倒逼統計改革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09 08:42:00 |
文章指出,導致當前中國統計數據失真的主要症結並不僅僅局限於技術性因素或非統計性因素,來自制度性因素的影響可能依然較為突出。例如,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或經濟利益,有目的地編制一些統計數據,這個制度性因素可能是導致部分地方統計數據出現較大偏差或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給予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在重建社會公眾對中國統計數據的信賴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切實改變現行的官員考核評價體制,以此杜絕“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不良社會現象。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可以重點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一個獨立、公正和科學的統計制度。 一是賦予統計工作更大的獨立性和中立性。可以考慮像稅務和審計系統一樣,對統計系統實行垂直管理,這將有助於增強統計的抗幹擾能力。因為,中國基本統計信息主要是依靠地方各級統計部門收集的,地方統計部門的幹部任用和統計工作的保障條件都依賴於地方政府,這使得統計部門很難頂住來自地方政府幹預統計數據的巨大壓力。所以,增強統計系統的獨立性,可減少此類幹擾。 二是增強統計工作的公開、透明度,提高其專業性。也就是說,不僅要及時定期公布各類統計數據,而且還要公開統計數據的指標含義、樣本範圍數量和調查方法等。同時,要通過發現問題、積累經驗、驗證方案和完善方法等形式來不斷提高統計部門的專業化水平,避免出現統計數據的偏差、失真或遺漏等現象。 三是應當逐步放開相關部門對統計工作的行政壟斷局面,並向民間機構開放統計市場。事實上,官方統計部門與民間統計機構之間的相互競爭,將有助於促進、改善我國的統計質量與水平。 但我們還應當看到,當前中國統計數據之所以會出現偏差、失真或遺漏,並非統計部門故意造假所為,統計方法的落後可能是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我們認識到產生問題的症結所在,我們將安然度過由統計數據偏差、失真引發的信任危機,進一步發揮統計數據為中國經濟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