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老兵歸來

http://www.CRNTT.com   2010-09-10 13:55:29  


 
一個活的見證者見證歷史 

  儘管紀錄片拍攝得很順利,但晏歡心裡始終有一個放不下的心願。 

  無論是那張老照片,還是那個紅色筆記本,都是約翰.葛頓南少校留下的遺物,作為兒子,尼爾當然想把父親留下的這些遺物帶回美國。但在晏歡看來,這些珍貴的文物應該留在中國。他多次向尼爾承諾,一定會為這些來自異鄉的“寶貝”,找到一個最好的歸宿。 

  在考慮了幾天後,晏歡決定,將它們捐給位於四川成都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這是中國民間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模和展覽面積最大、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抗戰博物館。創辦人樊建川,也被媒體稱為“中國最有歷史情懷的博物館館長”。 

  在樊建川眼中,由這張老照片和這個小紅本引出的故事,“為觀察那段歷史提供了最為獨特而富有意味的視角”。隨後,在博物館的援華美軍館裡,他單獨開辟了一個展廳,向觀眾展出這些珍貴的文物,在展廳的正中,樹立著他為約翰.葛頓南少校定制的半身雕像。 

  “請讓我表達對你和你父親的尊敬之情。”在得知約翰.葛頓南的故事之後,一個中國姑娘對尼爾說。 

  面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這個此前還半信半疑的美國人,顯得無比激動。 

  “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朋友。”他感動地回答道。 

  而在這裡,趙振英也獲得了許久未有的尊重。 

  在建川博物館的老兵手印廣場上,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將這個老兵的手印放大了120%%,印在了一塊高3.7米、寬2.4米的鋼化玻璃上。 

  這個手印並不孤獨。與它相伴的,是其餘40多塊鋼化玻璃上的近4000只老兵手印。正是這些手,擋住了來勢汹汹的日本軍隊,拯救了整個中華民族。如今,這些老兵的手印,固化成了鋼化玻璃上的印記,也凝固成了一段歷史。 

  在手印廣場的不遠處,還有一個樊建川設計的“壯士廣場”。在這個10000平方米的廣場上,陳列著215尊高2米的鐵合金雕像。這個鋼鐵鑄成的戰陣裡,有打響抗戰第一槍的馬占山,有盧溝橋抗敵的宋哲元,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也有蔣介石、宋美齡、陳紹寬、張靈甫、孫立人……皆是抗戰時期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傑出代表。 

  晏歡帶著趙振英,來到“壯士廣場”。老人很快就從200多尊雕像裡發現了自己的老長官——新六軍軍長廖耀湘。老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然後把一束鮮花放在了雕像面前。 

  接下來,晏歡問了趙振英一個長久以來一直藏在心裡的問題:“如果知道後來會受這麼多苦,你還會選擇抗日嗎?” 

  “我不後悔。”老人回答得很幹脆,“我盡到了一個中國人的責任,還一直活到了今天,我知足了。” 

  目送著老人,看著他步履蹣跚地走進了壯士廣場,晏歡突然間產生了一種幻覺:這個拄著拐杖,背影佝僂的老人,與威武雄壯的鑄鐵戰陣,仿佛融為了一體。 

  “是英雄而不自知者,才是真英雄。”晏歡感嘆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