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連杰撞墻 壹基金難以突圍與民間慈善

http://www.CRNTT.com   2010-09-25 09:23:11  


2010年7月,李連杰在上海參加壹基金宣傳活動。彼時他是否已有自己的慈善事業四處撞墻的感受?
 
拜碼頭與擦邊球

對壹基金而言,必須在權力的譜系內,拜一個自己的“碼頭”;而過去三年,壹基金一直在碼頭下打擦邊球。

  李連杰把慈善當作“修行”。在壹基金設立之前,他曾為此“修行”了兩年。“我一路在學習,一路受到打擊,因為體制和法律上的原因,我們不能成為一個獨立法人的基金會,在國家許可的範圍內,只能在中國紅十字會底下做一個專項計劃。”

  2008年4月,李連杰在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曾回顧壹基金投靠中國紅十字總會的那個暗含著無奈、妥協的過程。

  一開始李連杰以為可以複製香港模式,做一個獨立的個人基金會。為此他尋找了作為一個成功演藝人士能夠找到的所有社會關係,最後仍然發現在大陸地區根本不可能做個人基金會。他必須掛靠在某個政府部門或官方組織之下。

  按照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假如要做一家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起碼要準備800萬的現金在賬上,而李連杰的壹基金2007年4月19日啟動的時候,賬上資金也不過是400萬元。“我原來想做公募基金,800萬注册資金不是問題,可是還有其他許多障礙不能通過。”李連杰說。他所說的“障礙”,便是指依照目前大陸的管理框架,所有的基金會要想成立,都需要找到一個有官方背景的業務主管單位。

  在中國大陸實施壹基金計劃之前,李連杰已經在美國和香港做了嘗試。“在美國和香港做慈善非常容易,只需要在政府備案,便可向社會公募。因為有完善的制度和清晰的法律條文,所以我可以做獨立的個人基金會。”李連杰說,“而在中國內地要這樣做顯然是不可能的。”

  中國的民間慈善事業,生髮于改革開放之後。民政部的資料顯示,1988年包括基金會在內的社會團體數量僅為4446個,而到2007年底,這一數據變成了38.7萬個。數字的背後,可以清晰看到權力往後走而社會往前走的時代特點。

  對壹基金而言,必須在權力的譜系內,拜一個自己的“碼頭”。在尋找多處社會關係受挫以後,李連杰選擇了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是我很認同的一個組織,它的中立、公正、透明和全球性,是我非常喜歡的。因此,我非常願意和他們一起合作。”李連杰說。

  但壹基金和中國紅十字合作之後,並非一個獨立的法人,它只是紅十字會下的一項“計劃”。“每個月每人捐一元錢,壹基金的理念便是要成為公募基金。”王振耀說。但現狀和理念之間,顯然有巨大的鴻溝。

  2008年10月,非公募機制的“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注册成立。這被業內認為是壹基金長袖善舞的無奈之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