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包容性增長”為民企帶來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0-10-10 08:40:57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雖然有了巨大的進步,但這些進步主要體現為經濟總量的增長,和經濟發展形成嚴重不相稱的則是社會事業和民生的滯後,在30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各類利益主體不平等是不爭的事實,基尼系數持續擴大、壟斷未被根治、社會事業落後於經濟發展速度、弱勢群體利益常受侵害,官場腐敗和司法不公所導致的基層社會矛盾不斷湧現……所有這一切,其實從根子上看,都是過去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未充分重視包容性增長的結果。

  中國之所以沒有在發展過程中實施包容並蓄、均衡發展的策略,根源在於政治體制對統治集團利益的過度保護以及對草根利益階層的不信任。有鑒於此,過去多年來,雖然這個國家從憲法、法律上日漸體現了對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草根經濟的合法性認可和保護必要性認同,尤其是中國高層意識到草根經濟的存在價值和豐富其執政成果的重要意義,但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各大既得利益集團、一些地方政府和公有資本壟斷的行業,對民企設置了重重阻礙並成功地持續阻擊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時也阻擊了國有資本組織內普通工薪階層聯盟的崛起努力。

  對民企和工薪階層的利益阻擊及社會地位壓制,使得草根階層失去了話語權、經濟權和談判權,並遠離決策階層,比如拆遷制度、工資協商制度、投融資體制等,中國諸如此類的多數公共政策,恰恰是在維護“贏者通吃”的扭曲社會,於是,民怨沸騰就成了必然。

  “贏者通吃”規則在中國的最典型表現,莫過於國有資本對民營資本的強勢壓制。迄今為止,雖然全國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但民營企業一直無法獲得與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企業平等的法律和政策地位,甚至一些地方和行業出現了嚴重的國進民退現象。前不久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全國民營企業前500強的利潤總和,還不及兩家國有企業。對這種總體強盛發展基礎下的非均衡態勢,可以稱之為“排斥性增長”。

  眾所周知,民營企業資本源於民間,利益直接與民間關聯,這種關聯性不僅體現為投資人的草根性,也體現在工資分配、利潤分享等多種領域。一個典型的現象是,如果沒有建築市場的完全放開,億萬農民工的勞務收入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排斥性增長的態勢下,很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比如石油、通信、交通、金融等領域依然高度壟斷,民營資本無法與公有資本平等相處平等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