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貨幣戰爭”下的人民幣匯率爭論

http://www.CRNTT.com   2010-10-13 08:32:39  


 
  就“中國是引發貨幣戰爭源頭”這一問題,溫家寶總理進行了強硬的回應。溫總理認為最近歐元匯率波動很大是美元造成的,不應歸因於中國。從1994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至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升值55%,而一些主要貨幣都是貶值的。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深化改革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2%,這期間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仍大幅增加。中國貨物貿易是順差,服務貿易是逆差;加工貿易是順差,一般貿易是逆差;對美國、歐盟是順差,對韓國、日本和東盟是逆差。因此,貿易不平衡是全球化條件下的結構性問題,而不是匯率問題。

  溫家寶總理提出,中國許多出口企業利潤率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如果人民幣匯率升值20%~40%,中國出口企業將大量倒閉,工人將失業,農民工將返鄉,社會很難穩定。中國經濟出現危機對世界絕不是好事。溫總理此言,直指貨幣戰爭源頭言論,顯示了中國官方對於人民幣匯率問題強硬的態度。

  讓人民幣匯率討論遠離政治

  文章認為,目前對於人民幣匯率的討論,無論從政治高層表態,還是輿論倡導,抑或是學者們的分析評論,似乎都沒有離開政治因素。這樣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判斷和爭論並不利於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與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很難討論出有意義的結論。

  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討論,始終存在幾個誤區。

  誤區一:把找尋人民幣的合理價值當作匯率問題的關鍵。2005年匯改之初,瑞士銀行安德森將人民幣價值被低估的幅度定為20%;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弗蘭克爾所估計則是接近40%。2010年3月16日,高盛在月評中還得出了“金磚四國貨幣都已高於其合理價值”的實證結論。人民幣合理價值的判斷和爭論常常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上述原因均使得關於人民幣高估抑或低估的爭辯意義不大。

  誤區二:以對美元雙邊匯率判斷人民幣是否升值。實際上,出口貿易、出口結構調整、貿易平衡問題與有效匯率的相關性更強,而不是對美元的雙邊匯率。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並沒有帶來有效匯率的大幅提高,2008年年中之後人民幣停止浮動,帶來了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假象,但卻也帶來了有效匯率的近幾年最高升值速度。經濟的疲弱,使得對美元匯率穩定而引發的風險在積聚。

  誤區三:對美雙邊匯率升值會導致出口下滑。2005年7月~2008年7月的三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高達15.7%,但中國出口一直保持較高增速,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平均增速達到29.1%,鞋類、玩具類產品出口增速也分別高達17.4%、11.1%。相反2008年8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加權平均匯率維持穩定,但大部分商品的出口增速由於金融危機的到來而出現大幅下滑,直至2010年1月份左右,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部分商品的出口增速才重現較快增長。故可以推斷,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會導致出口下滑的普遍憂慮是多餘的,出口量的增減與出口國的經濟形勢以及實際有效匯率關聯似乎更為密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