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秦曉:我對下個30年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0-10-19 09:33:02  


 
  第二是農民的問題。在未來,農民中一些不容易進入工業領域的人口需要我們解決。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土地。按《憲法》的精神,國家可以去征購公民的土地,把集體所有變成全民所有,但是為了公益性。如果為了商業性,國家征購,地方政府拍賣掙錢,是不符合《憲法》精神的。當然如果規劃發生變化,由此產生土地增值的效應,不能全部給土地所有者,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們要重新回來研究這一套東西。

  我覺得最好是把土地收入的差額,盡量轉移支付給農民。這樣農民的消費能力提高了,社會也更加公平,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如果完全回到和農民談判買地,從法律上講,他要舉手表決,而農民沒有嚴格的組織性,可能什麼都買不下來。所以盡管是為了商業目的,我也能容忍國家征購,但是我反對差價。另外還有一個農村建設問題,即建設鄉鎮企業和城鎮化。這一塊涉及財政問題和政府行為。

  第三是社會分配不均。我們應該從一個傾向於資本的政策,變成傾向於勞動者的政策,使得勞動力價值能得到更多回報。另外,要把傾向重化工業的政策,調整為傾向服務業的政策。這樣居民的收入分配可能更合理,起碼在資本和勞動力上,每單位的勞動成本提高了,就業的絕對人數也增多了,居民收入隨之增高。

  當然還有一條,大家能不能有資產性收入。我們有龐大的國有資產,有些政府在經營;同時政府在提供公共產品上有巨大的缺口,如醫療、教育、社保,很多基礎設施也是欠賬的。能不能把資產通過資本市場減持,或者劃撥給社保資金,這個是可以討論的。大家如果有資產性收入,也會改善收入分配的差距。

  上述三個問題都是由政策和政府行為為主導產生的結果。我希望這些問題被尖銳地提出來以後,會引起一些政策變化,政府職能也會做一些調整。(來源:2010年10月19日07:14東方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