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被遮蔽的“國家記憶” | |
http://www.CRNTT.com 2010-11-25 08:55:15 |
在章東磐之前,已有多位民間學者以不同方式開展了對中國遠征軍的民間調查。這一次,章東磐和幾位同行者決定沿著當年遠征軍之路,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那次難以想象的艱難遠征。他們先後幾次踏上滇緬公路,渡過怒江,翻越高黎貢山,在昔日戰場上一一辨別那場戰爭的真實模樣;他們跪在蒼涼的墳頭和殘破的墓碑面前,希望能替更多的人做出祭奠,給逝者撫慰;他們還陸續尋訪了多位幸存老軍人,並用這些垂垂老人昏黃的記憶,記錄和分辨出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碎片。 作者把幾次滇西採訪的經歷整理成文,輯成了現在這本《父親的戰場》。二十多篇文章,十來個人物,五六處戰場。沒有恢宏的大場面叙述,沒有戰略戰術的專業分析,有的是動人心魄的小細節,是一個個人物命運的波瀾詭譎。《石牌》蕩氣回腸、《高黎貢山》震懾人心、《功果橋》令人扼腕、《鬆山》慘烈揪心,那場大戰和無數小戰役的剪影,都被一筆一劃勾勒出清晰的影像。 書中的人物更是讓人不禁落淚。因為每個月得到200元資助而對資助人高喊“共產黨萬歲”,“我現在一個月可以吃兩回肉了”的士兵葉進財;錯遇26年牢獄磨難卻依然優雅安詳、出獄後選擇教書育人的上尉張子文;在戰友墓前不能自持地顫抖的士兵陸朝茂;為了將戰友遺體遷入墓園而到處奔波的劉老伯……曾經英勇的衛國戰士,如今命運坎坷的垂死老人,這種鮮明的對比和巨大的落差,真實得讓人如受剜心之痛。 作為一部涉及歷史內容的紀實作品,書中還對圍繞遠征軍的一些故事和一些所謂的“史實”進行了調查和實證,力圖還這些歷史細節以真實;作者也對所採訪老兵“口述歷史”的內容進行了辨識和指正,沒有盲目采信,對於其中一些大話和口誤也未做修改裝飾,保留了生動的人物原貌。作者知道,老兵們全部表達的,不過是希望得到社會認可,獲得他們應有的尊重與光榮。僅此而已。 書中的情感表達是激烈的。也許作者只是把自己腳踏戰場、採訪老兵那一刻心靈的顫動記錄下來了,而對於坐在遙遠的城市中忙碌生活的我們來說,這份感情卻似乎濃厚得超乎常情而難以接受了。 作者的文字是感人的,但這種動人心魄的感受,並非因為什麼文學技巧,更多地來自於作者痛徹心扉的體驗,來自於我們對於那段歷史漠然和無知之後的驚愕與慚愧。這些文字爆發的力量,緊緊攥住我們的心,讓我們隨之悲傷、驚訝、無奈、憤怒、愧疚……百般滋味齊上心頭,也許恰是我們與歷史真相相逢之時。 隨書首度發表的近百張美軍拍攝的遠征軍照片,展現了戰爭當時的地形地貌、武器裝備;遠征軍士兵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就在我們眼前。這些年輕的士兵可能都沒有子嗣,但作者選擇《父親的戰場》這個書名,就是為了表達後來人對於我們民族的光榮父輩們最深切的敬意。 就是這麼一段被政治風雲湮沒的歷史,作者一路走,一路寫,並不是要揭秘什麼、或者顛覆什麼,而只想要讓那段歷史真真實實、清清白白。作者希望本書能拋磚引玉,讓人們了解更多有關那段歷史的真實,從而超越黨派之別,給遠征軍以應有的光榮,直到在國人心裡,在我們民族的記憶裡,都為他們建起一座不朽的紀念碑。也許這才是作者最深切的希望。 《父親的戰場》,一曲遲來卻蕩氣回腸的挽歌,讓我們對逝者和歌者,都心懷敬意。 (來源:網易歷史 作者:章東磐)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