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北京治堵反思中國的非均衡發展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0-12-25 10:28:36  


 
  但近年來北京的治堵思路不是在上述幾方面入手,著力於調整北京市的總體規劃,力求做到公共資源配置的大體均衡,而是指望採用限行、限購和開征擁堵費、提高停車費等所謂的行政和經濟手段來解決擁堵問題,反映北京的治堵思路已走入誤區。

  北京要想真正解決擁堵問題,主角必須換位,由交管部門主導換成市政府主導。因為北京的交通擁堵還帶有北京以外的一些因素。也就是說,北京的總體城市規劃和功能紊亂是由北京作為首都所處的特殊地位而造成的,並非僅是北京自身城市規劃不科學之故。所以,北京的治堵必須與北京的人口膨脹聯繫起來,並從全國的角度來統籌考慮。

擁堵起因:非均衡發展策略

  具體來說,北京的擁堵之嚴重,與中國非均衡的發展戰略有關,或者毋寧說,是這一戰略的產物與直接反映。
  
  區域經濟發展的非均衡性是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就中國改革初期的情況來說,除了缺資金、技術、市場以及處於普遍貧困這些共性因素外,各地在自然禀賦、地理區位以及人文特點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一背景決定了中國只能選擇非均衡的發展道路,如果把有限的財力撒芝麻一樣全面鋪開,誰也富裕不了,最後只能是大家都窮。所以,鄧小平在改革初期才會提出,讓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動後富,帶動貧困地區,實現共同富裕。而北京作為首都,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先行先富”都少不了它。

  雖然非均衡發展戰略契合中國初級階段的國情,也取得了相當大成功,但這一發展戰略也帶來了不少弊端,區域發展差距擴大,貧富懸殊就是其中之一。它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北京與周邊省市的關係以及北京內部的發展差距上。

  按照區域發展的增長極理論,在某一特定的經濟空間存在著若幹經濟中心或極,它會產生類似磁極作用的磁力場。增長極的形成一般是通過具有創新能力的主導企業在某些地區聚集而形成的一個集生產、科技、人才、金融等多種經濟功能於一身的經濟中心。它具有兩方面的效應,一是極化效應,即向心力,在極點地區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增強極點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另一是擴散效應,即離心力,增長極的生產要素向外圍轉移,對周圍地區產生輻射作用。

全國勢能向北京集中

  不過,中國的區域增長之“極”具有上述特點外,更多是行政和政策主導的結果,這在北京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北京本具有區位、智力、金融優勢,在歷史上,北京的建設就離不開全國的財力、物力、人力支援。因此,在政府的主導下,首都的特殊地位使得北京像一個巨大的漩渦,吸引著周邊乃至全國的勢能向北京集中,這是中國任何城市都不可能辦到的。

  中國的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借助首都的特殊優勢,在城市定位上,北京也就四面出擊,雄心勃勃向一個全能城市挺進,以圖在地區競爭中獨占鰲頭。例如,國家並沒有賦予北京金融中心的城市定位,但是,幾乎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總部都設在北京,這使得北京金融中心的光芒要蓋過被國家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