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球經濟不平衡緩慢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1-01-04 09:01:07  


 
  這里的關鍵問題,還在於發達國家經濟復甦步伐和強度及由此決定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一旦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發達經濟體便會實施退出政策,流動性因此會受到抑制,來自流動性的價格上漲動力便會衰減。但與此同時,伴隨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將擴大。

  基於這樣一種基本邏輯,根據對發達國家經濟走勢的分析與評估,2011年大宗商品價格在2010年水平上有所上揚後,大致會穩定在接近歷史最高點的水平,其間出現價格的大幅度波動也是完全可能的。至於石油價格,則在每桶80~110美元之間的可能性會大些。

  全球治理有進展

  為應對金融危機而生的G20峰會,成立不久便要求BIS提供加強和改進全球金融監管的方案,BIS也已經向2010年6月在多倫多召開的G20峰會提交了報告,即《巴塞爾協議III》;G20也要求聯合國貿發會議(UNCATAD)、經合組織(OECD)和WTO提交貿易與投資報告,並且已於2010年11月收到上述機構遞交的報告。

  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G20和其他全球性機構的關係,可以被理解為“全球董事會”和“執行機構”之間的關係,或者是“大股東”和“執行官”的關係。

  最近兩年在全球治理中發生的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當首推G20的創立。可以想見,G20的決策機制、效率和所做出政治決定以及決定被執行的有效性,將決定G20未來的命運。

  2010年全球經濟與金融治理方面最值得關注的事件,當數《巴塞爾協議II》的出台。在2010年9月,全球絕大多數經濟體的監管機構就《巴塞爾協議III》達成共識。

  儘管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批評,但總體而言,“巴塞爾III”的提出並且在11月召開的G20首爾首腦會議上得到大體認可,一並獲得通過的還有有關資本流動性和全球金融機構(SIFI)的國際標準和原則,使全球金融監管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金融領域中全球治理的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件,是G20峰會提出並最終確認的增加發展中經濟體在IMF中份額與投票權,幅度為6%。經過調整,中國在IMF的份額由3.72%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3.65%升至6.07%,成為僅次於日本的第三大投票權擁有國。

  雖說這樣的調整並未動搖美國(擁有近17%的投票權)和歐盟(擁有超過30%的投票權)在IMF決策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儀式價值大於工具價值,然而這種變化畢竟是朝著全球治理公平化和民主化方向邁進的重要一步。

  相對於金融領域,國際貿易領域的全球治理則乏善可陳,主要表現在歷時9年的多哈回合談判仍在原地踏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