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從“熱詞”看“話語轉型” | |
http://www.CRNTT.com 2011-01-15 10:13:44 |
從網上到線下 話語轉型一直被視為網民的專利。 與話語轉型同時出現的是話語斷裂,網絡話語與標準話語無法對話,一旦對話往往表現為話語衝突。 2010年,雖然話語衝突不斷,比如“感謝國家”,比如江西宜黃官員的“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但是也出現話語共享的跡象。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給力”挺進標語話語。 在此之前,《人民日報》就曾多次“給力”,曾三次刊發評論批評宜黃強拆導致公民自焚。 9月14日發表《公民主張權利不能總靠自焚》,指出同一事件存在截然不同的表述,“究竟是‘強制拆遷’還是‘思想教育’,是‘風力作用’還是‘悲憤自焚’,是‘上前施救’還是‘冷眼旁觀’”。 9月20日發表《圍堵上訪無助化解矛盾》,引用“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批評“誰影響嘉禾發展一陣子,我就影響他一輩子”、“我只懂拆遷法,不知道什麼物權法”等“蠻橫言語”,這篇評論出現“給力”一詞。 10月14日發表《值得警思的“強拆論”》,批評“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稱之為“強拆發展觀”。 網絡話語和標準話語,開始共享一些“新詞”。儘管這種共享僅是個案,但從無到有,有著破冰的象徵意義。 2010年最受歡迎的文體是凡客體。 “愛網絡,愛自由,愛晚起,愛夜間大排檔,愛賽車,也愛29塊的T-SHIRT,我不是什麼旗手,不是誰的代言,我是韓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樣,我是凡客”———這段廣告文案加上韓寒的形象代言,使得凡客體迅速被模仿,幾乎當下所有的公眾人物都成為主角。 在網絡話語的壓力下,標準話語開始改變固步自封的習慣。 上海市靜安區交警支隊設計了兩種凡客體交通安全宣傳海報,其中一種是:“愛飈車,愛兜風,愛超員,也愛逃避處罰,愛超速,更愛不戴頭盔,不是什麼賽車手,不是行為藝術,我是交通違法人,我不走尋常路。我和你不一樣,我拿著通向天堂的簽證。” 如果說“思想教育型”海報只能製造話語斷裂,“凡客體”海報則使得話語共享重新成為可能。 對話和共享最終能否取代斷裂和衝突,取決於話語空間是否充分開放,取決於網上和線下能否互相呼應。 這個問題目前難以給出答案,可以確定的是,話語轉型會以加速度的方式繼續進行,不可逆轉,也不會停止。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