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懷疑”成部分中國人生活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12:07:00  


 
  Q:輿情監測室每個季度發布“地方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排行榜”,制定這個榜單有助於緩解地方上的官民對立嗎?

  A:還是有助於的。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那麼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應對突發事件,而現在應對突發事件,離不開網絡新媒體,所以能不能處理好突發事件,能不能處理好突發事件中和新媒體的關係,也是考驗地方政府執政能力和執政力度的體現。

  Q:去年四個季度的榜單變化明顯嗎?

  A:從政府應對這個角度上講,應對的速度和態度是有所提升的。發現問題早,更早地控制事態發展的方向,在信息透明度方面也有所提升,至少事件出來後大家會明白透明、公開的重要性。另外運用新媒體方面也有所提升,比如開通了不少官方微博,設立新聞發言人,和網民進行互動。當然,還有普遍存在的不足。有些情況下,有關部門試圖進行好的處理方式,但是對新媒體的特點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導致回應的時機、講話的方式和網民預期有一定差距。

  Q:一邊是突發事件產生的破壞力,另一邊是網絡問政的建設力,破壞力和建設力現在哪個力度更占優勢?

  A:我覺得一些基層政府公信力的損害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修復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對於基層政府而言,一些具體事件,比如拆遷事件,這個事件到底有沒有責任,誰的責任,是可以說清楚的,但是整個社會對強拆的不滿,是難以扭轉的。所以對基層政府來說,如果能把每個環節都處理好,那麼它就是在為扭轉全局做貢獻。如果大家都能做好,慢慢就能轉變過來。目前這個階段破壞力很嚴重,就是現在一點點積累起的社會矛盾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所以也要給大家一點時間去進行良性的互動,去一點點提升公信力。

  專家視角:重構信任,我們才能獲得幸福

  【訪談對象】周瑞金 著名社會評論家、知名學者

  【主持人】鄧媛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維穩舊思維影響政府公信力

  《國際先驅導報》:我們看到社會上有很多關於“信任”的話題出現,比如老百姓可能不相信公安機關的某次調查結果。您怎麼看?

  周瑞金:這些案例反映了官民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有深層次的原因。綜觀農村目前的群體性事件,和土地拆遷的問題聯繫在一起,多數是有關的。土地拆遷引起的矛盾,農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地方政府發生了矛盾,而地方政府又把農民維護自己權利的方式當作影響穩定,於是又從維穩的角度去處理問題,不善於正確處理這種關係,反映了我們維穩的思路比較片面。

  這兩年我們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原因有很多,客觀的原因、主觀的原因,以及在處理老百姓利益問題上的政策有實際的困難。我覺得上級領導起到比較關心的作用時情況會好一些,但是上級領導不出來時,基層政府和老百姓的對立就比較明顯,很多事情很難解決。比如,錢雲會事件,從目前掌握的證據來看,被謀殺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要說是普通的交通肇事,很多人又難以相信。我認為當地公權力介入時要注意,不要把很多知情人隔離起來。怎麼做讓老百姓覺得比較公正?這里有方式方法的問題。

  總體上看,目前爆發的群體性事件,一是涉及到土地和拆遷的農民權利的維護問題;另一個我們的維穩的思維邏輯和農民維權的邏輯發生衝突,顯示出什麼叫穩定,農民有意見不能當作不穩定,要正確處理,調整維穩的思路。公信力問題涉及到這兩個根本問題。

  Q:提到基層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有實際的困難,這主要指的是什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