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彈性空間有多大?

http://www.CRNTT.com   2011-01-24 00:11:17  


 
  民進黨要從獨跨到不獨  所受到的沖擊可能比馬更大

  十年政綱兩岸政策部分目前還推不出來,顯然一定是黨內還未有共識。我相信馬從終極統一到不統,是一個很難跨越的路,藍營對他的跨越也有很多批評,可是民進黨要從獨跨越到不獨,恐怕所受到的衝擊比馬更大。馬2008年當選“總統”後,他在黨內與藍營的地位夠高,所以沒有人能夠挑戰他。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民進黨也要這樣的跨越,蔡英文是否有足夠的權威去壓制民進黨內所有反對的聲音?我認為她大概還沒有到這個權威。如果2012年蔡英文有機會與馬競選,而且還能選贏,那麼2012年以後,大概在民進黨內喊獨的人就沒有了。

  從全球來理解兩岸可能會讓民進黨的視角更寬闊

  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到底現在台灣的本土意識有多強?這個問題會影響到民進黨怎麼從獨到不獨的跨越。我們知道90年代開始興起的本土意識,其實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民主化之下,反國民黨威權體制的意識,另一種是在全球化概念之下興起的一種本土意識,廣義的來說是另一股反全球化的力量。這種反威權體制與反全球化本土意識結合在一起,造成90年代以後台灣在民主化過程裡面展現出激進民主的力量,這股力量逐步瓦解國民黨的威權體制,也慢慢使得民進黨在2000年贏得政權。

  反過來說,從2001到2010年10年下來,整個世界潮流轉換,我們發覺到所謂本土化與全球化意識概念本身都慢慢在消退;在全球大的思潮裡面,經濟議題或經濟意識可能是2010年之後的主流思潮。

  在經濟思潮慢慢強烈的情況之下,過去本土意識是站在政治民主的角度來塑造自己的政黨意識,如今民進黨反抗形象的動能還有沒有?我覺得這是蔡英文必須去思考調整的問題,甚至於十年政綱如何因應整個思潮的變化?我們可以觀察到,在90年代或扁政府剛執政時代,民進黨要動員群眾,隨便就是幾十萬到上百萬沒有問題;可是2010年626動員反ECFA群眾時,只有幾萬人。所以群眾政治意識的力量正在削弱,反而經濟意識力量在增強。

  近兩年多來兩岸所簽署的十幾項協議與ECFA,都是在經濟思潮之下與經濟意識之下所建構出來的兩岸關係,作為反對黨的主席可否完全不接受這些東西?所以我覺得是,接受這些協議本身來,也是接受未來全球經濟思潮取代政治思潮的跨越性做法或伏筆。從以上講的幾點來看,未來蔡英文對兩岸政策的調整,恐怕是大調而不是微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