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陳癸淼:中華民族愛和平 復興求大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3 00:11:47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重視歷史的民族
中國強大之後,會以大國之風促進世界大同,共享“群龍無首”之“吉”。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台灣“總統府國策顧問”、新黨創黨人陳癸淼在《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與復興意涵》。作者認為:“歷史有時是會重演的,中國受歐、美、日之害既深又大且久,一百多年的‘多難’終於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中國轉弱為強,和平崛起。也因此引起各國,尤其是美、日的疑慮,常強調中國威脅論。殊不知中國的崛起,只是民族的復興,從中國的歷史文化與民族性的發展來看,中國在強大之後,不但絕對不會威脅、侵佔、統治他國,反而會以協和萬邦的泱泱大國之風,安定亞洲,促進世界大同,共享‘群龍無首’之‘吉’。”文章內容如下:

  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自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以來,至今已有五千年歷史。雖然其間有治亂、有興衰、有強弱,但是它一直存在,一直在發展,在壯大。與炎帝同時期的埃及、蘇末爾、亞述、巴比侖這些古老邦國有的已消失、有的文化中斷;而華族則一直一脈相承,使用同一種文字,在同一文化薰陶下綿延至今。雖歷經無數的滄桑,無盡的憂患,但是中華民族的中國依然屹立、光耀不已。中華民族何以能臻此,蓋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千錘百鍊,陶鑄出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質。

  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

  一、憂患意識

  華族幾千年來,都在憂患中走過來,有天災、有人禍、有外族入侵,甚至有亡國滅族之憂。但是這些內憂外患不但沒有擊倒華族,而且成了再起復興的動力。古人有:“多難興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論,也主張:“無外患敵國者,國恆亡。”“無遠慮必有近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與西方文化史學家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重視歷史的民族主張的有挑戰才會有新文明的“文化挑戰論”若合符節。

  憂患使人類史上無數的國家滅亡,無數的民族衰敗。但是華族在歷史上所表現的是不但不畏懼憂患,反而認為憂患的刺激可以興邦可以強國,中華民族把憂患當作是信念是意志力。有匈奴的外患,五胡十六國之亂的刺激才有漢、唐盛世。當然有些外患是太強烈而導致亡國,但是仁人志士的威武不屈的志節,則是激發後代,推翻強大的外族王朝的精神力量。陸秀夫、文天祥,顧炎武,黃梨洲、王船山、史可法等人之忠貞行為與著作,對元末、清末之志士豪傑有啟迪之作用,故終能匡復漢族興亡繼絕。清中葉以後中國幾乎被東西方列強瓜分,尤其日本侵華十五年、國共內戰、文化大革命,這是華族有史以來最大的憂患,但是今日的中國已在大憂患中站起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