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寅恪的紅妝研究與致命的“傳統”

http://www.CRNTT.com   2011-02-19 10:49:37  


 
延伸閱讀:國學大師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山大學南校區康樂園東南區1號,“紅磚樓房,林木葱鬱”,閑置多年後最近被裝修一新。這棟麻金墨夫人1911年捐建的二層小樓已有近百年歷史,先後有多人在此居住,但在中山大學人的心目中,它真正的主人似乎只有一位。 

  2009年10月25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辭世40周年紀念大會”在中山大學小禮堂舉行,能容納200餘人的小禮堂擁擠到難有落腳之地。聽者中既有學生,也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中幾乎所有人與陳寅恪並不相識,但都深知這個名字承載的文化重量。

  1969年10月7日,79歲的陳寅恪抱病去世,這位歷史大師在康樂園內度過生命的最後二十年。“陳寅恪先生79年的生命行程,可以說是一次憂患之旅。在經歷過世變、家變和個人的病變之後,他晚年以衰殘野老自居,帶著‘文盲叟’的傷痕和淚痕,自哀而不自棄,繼續從事輝煌的筆耕,堪稱偉大的靈魂。”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寅恪的學生蔡鴻生如是說。

  文/記者 徐靜

  求學

  留學16年一個學位都沒拿

  陳寅恪家學淵源深厚。祖父陳寶箴,堪稱“經世致用”之材,擔任湖南巡撫時,他推行新政,銳意改革,湖南局面日新,被認為是“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圓明園起火時,陳寶箴正在酒樓飲酒,遙遙望見火光,怒火滿腔,捶桌號啕,“旁座者都為之動容”。寅恪父親陳三立積極佐助父親推行新政,被時人譽為“維新四公子”之一,變法失敗後與父親同被革職,發誓不再入仕,專心寫作,成為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

  陳寅恪1890年生於長沙,時為光緒年間,正值亂世。“十幾歲及後來自日本回國期間,終日埋頭於浩如煙海的古籍以及佛書等等,無不瀏覽”。舊學基礎既立,後來雖留學歐美,研讀西學,卻未被真正洋化。

  學生許世瑛在《敬悼陳寅恪老師》寫道:“北方的冬天酷寒,寅恪師不喜歡穿大衣,他總是在棉袍外再穿上一件皮袍子,有時還在皮袍子外加上一件皮馬褂,講課時講得興奮而感到有些燥熱,先脫去皮馬褂,有時候更脫去皮袍子,等到下課又一件一件穿了上去。”長衫、長袍、馬褂,成為陳寅恪畢生形象的寫照。

  些許便宜面包 圖書館裡度日

  1902年,13歲的陳寅恪開始其16年的海外留學之旅,他先是以自費生身份到日本,留學4年後,因腳氣發作,陳寅恪回國,日本留學生活畫上句號。1918年7月,歸國4年的陳寅恪再續留學之旅,赴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梵文與巴利文,兼及印度哲學與佛學。1921年一戰結束後,再赴德國,進入柏林大學研究梵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