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中國社會正在加速走向潰敗

http://www.CRNTT.com   2011-02-17 09:18:47  


 
  13.由於思路錯誤,“維護穩定”的種種措施導致使社會健康化的變革無法進行,結果是進一步加劇社會的潰敗。社會動蕩是可以用“維護穩定” 去對付的,而社會潰敗卻更難辦。記得在菲律賓前總統埃斯特拉達因腐敗而倒台的時候,美國的一家媒體評論道,這個國家的腐敗所造成的內傷,可能需要這個社會的人用100年的時間為之付出代價。當腐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當腐敗成為一種無可厚非的價值,當腐敗成為一種人人欲誅之又人人欲得之的東西的時候,整個社會生活開始進入變態的狀態。歷史將會證明,“穩定”不僅不會壓倒一切,很可能會毀滅一切。因為這種僵硬的穩定壓倒一切的思路,會將那些使我們這個國家健康起來的努力被消滅在萌芽狀態。

  14.權錢結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腐敗,從根本上扭曲了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去年是中國改革30周年。本來,在這樣一個重要時刻,人們期待著對改革的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期待將30年這樣一個時刻作為發展新的起點。但遺憾的是,廉價的頌揚、言不及義的套話,使得這個大好的時機被放過。這說明,我們已經失去了面對現實,包括面對改革的勇氣和能力。實際上,正如我在2005年的一系列文章中所強調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開始成為財富掠奪的戰爭,改革的共識已經基本破滅,改革的動力已經基本喪失。原因何在?就在於改革已經受制於既有的既得利益框架,即使是真正開明的改革者也無法擺脫這種制約。在這種情況下,扭曲改革的機制已經形成。即使是出發點良好的改革,最後的結果往往也是南轅北轍。

  15.其實,中國的改革既沒有有些人說的那麼好,也沒有有些人說的那麼壞。我一直不同意將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完全歸功於改革,只要沒有特殊的天災人禍,經濟本來就會發展。有人經常用今天的物質生活和30年前對比,以說明改革的成功,其實這當中除了在技術進步推動下社會正常發展的因素之外,生育率的下降和家庭平均人口的減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試想如果今天城市中的許多家庭是3個孩子的話,其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因此,可以說改革開放是沾了計劃生育的光,改革是沾了開放的光(加快了技術進步)。我這樣說不是否定改革,而是說對改革也要有一種理性的態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使中國從一個扭曲和變態的社會轉變為一個正常的社會,是匯入人類發展的主流文明。市場經濟只是其中一個有限的部分。而這個過程其實遠沒有完成,近些年且有倒退之勢。

  16.中國的改革先天不足。回思改革的起點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些問題。中國的改革其實並不是始於“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改革的啟動是幾股力量合在一起的結果。這當中有民眾改善經濟狀況的現實要求,有知識分子改變現狀的理想,但其實更有力量的,是文革中失勢者重歸權力中心的要求。後者又有兩部分人,一是想回到文革前的17年,一種是想借此走向一種新的文明。80年代初期改革即在這部分人的掌控之下了。不過,能夠和當時形成對比的,是文革的荒唐歲月,所以掌握權力者充滿自信。這種自信造成了80年代的開明。然而開明的表象掩蓋了改革的根本缺陷,即沒有一種真正的走向新文明的價值目標。

  17.穩定已經開始演變為維護既有利益格局的一種手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