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春山:台灣內部如何求同存異?

http://www.CRNTT.com   2011-02-25 11:36:09  


 
  當前的兩岸關係,甚至於在台灣內部,也存在著許多“不和諧”的地方。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來建構兩岸的和諧關係,確實值得參考。但蔡主席把其中的“和”,侷限在“和平”的定義,卻忽略了“和諧”的重點所在,其結果可能造成目的與手段的混淆,最後即便是“不擇手段”,也無法達成預期的“和平”目標。

  另一方面,我們不了解蔡英文口中的“和而求同”,究竟是要求什麼情況的“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民進黨的作法使兩岸關係存在的那些“不和諧”因素,質變為無法調和的“對抗性”矛盾,則既使處在“和平”的狀態,也無法達到“求同”的局面。

  與民進黨比較,馬英九與國民黨最近的論述,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台灣內部的和諧和兩岸關係的和諧。一個和諧的台灣,才能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當中的一些不和諧問題,使兩岸關係真正達到“和而不同”的狀態。馬英九強調的遵守“憲法”體制、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等概念,增強了在“九二共識”下兩岸從事各項領域交流的地位,使台灣能夠站在“和平與發展”的戰略高度,處理與對岸的關係。

  因為,“一中各表”可以消除對岸的台獨疑慮,也可以使對岸認識到台灣生存發展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前途,以及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是一項龐大“資產”而非負債。如此一來,兩岸經濟往來就沒有所謂“讓利”的問題,兩岸在國際社會的和平共存,也有了正當性理由。無論如何,兩岸皆可站在民族利益的考量,以及老祖宗留下的眾多文化遺產中,找到解決兩岸分歧的辦法。

  我們樂見民進黨能排除冷戰思維,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建立對兩岸發展關係的新思維。這是一個正面的態度,但達到這個目標前,民進黨應思考如何先在台灣內部建立一個“和而不同”關係,而不是處處站在反對的立場批評執政黨的大陸政策。除非台灣能夠從“求同存異”做到“存同化異”,否則很難期待兩岸關係能夠“和而不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