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危機時代經濟政策的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08:59:07  


 
  第三:後危機時代市場和政府的職能範圍如何定位。

  哪些職能應該交還給市場?哪些職能應該有政府取代?這也是很多政府所面臨的新的問題。實際上,像美國這樣傳統上崇尚市場經濟的國家,對市場作用的基本認同仍然沒有改變。市場專業人員普遍認為政府應該盡早地退出。人們的分歧只是在於政府應該在哪些方面、在何種程度上實施監管?比如,對於對衝基金要不要進行監管?對於金融機構的杠杆化要不要實施限制和監管?等等。美國財政部已經賣掉了金融危機時入股的花旗銀行股份,因為花旗銀行不應該成為“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美國財政也會賣掉目前持有的通用汽車的股份,因為汽車製造和銷售不應該成為美國政府的職責。

  問題更大的是一些市場化改革尚未完成的國家,是應該進一步市場化改革,還是重新定位市場和政府的職能?這種從新定位會不會受到利益集團的影響?增加政府的職能會不會犧牲效率?擴大政府職能一定能規避未來的金融風險嗎?現實的情況是,政府政策已經面臨著困境,很多政府已經進退兩難,有時候甚至是一腳踩油門,一腳踩刹車。這種情況不斷重複,使得政策的效果越來越差,政策的副作用越來越大,政策實施的成本越來越高。

  文章指出,如果市場本身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政府政策的效果也越來越有限,那麼未來的發展或許有以下幾種可能:樂觀的結果是經濟理論出現重大的突破,發現新的解決目前困境的方法。歷史證明,在社會經濟面臨重大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激發理論的革命,凱恩斯理論解決了大蕭條,弗裡德曼貨幣主義理論結束了高通脹,哈耶克自由主義理論使市場再次釋放出活力,經濟理論的再次突破會幫助擺脫目前的困境。悲觀的結果是經濟再次惡化下去,直到有經濟體、國家、或投資者以巨大的虧損買單結賬。而中國未來的出路,一定是進一步改革,特別是深化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