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陶冬:貨幣政策的退出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1-03-13 09:52:56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訊/在地質學上,不同板塊不均勻的運動,帶來扭曲、碰撞,帶來異象。同理適用於經濟與市場。新財富發表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文章稱,今後兩年中,因經濟形勢不同、政策目標不同,各國的貨幣政策將走勢各異,由此會帶來匯率上的亂波、資金走向上的扭曲,政策誤判的風險隨之上升。

  文章表示,雷曼兄弟倒閉,對全球金融體制帶來百年一遇的衝擊,各國政府及央行以置死地而後生的態勢展開自救,全球的貨幣政策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同步。2010年起,個別國家開始調整貨幣、財政政策,不過基本上屬於自主性調整,政策調整的力度與時機由自我掌控,外部壓力不大。年中更有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所以貨幣擴張政策的退出,屬於零星、低烈度事件。

  從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經濟形勢風雲突變。糧食價格飆升,拉動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CPI;熱錢湧入,刺激著資產泡沫的形成。新興市場進入貨幣政策高頻調整期。然而,食品價格上漲來勢凶猛,油價又接力再升,不少新興國家的貨幣政策始終給人以落後於形勢的感覺。筆者相信,新興市場在貨幣政策上的調整幅度,可能遠大過市場的預期。那里的銀行體制並未在危機中遭受重創,經濟復甦態勢大致良好,資產價格泡沫時隱時現,物價上漲愈演愈烈,擴張性政策快速“退出”是自然的。

  發達國家飽受此次金融危機的蹂躪,經濟復甦遲緩,2010年時的風險來自通縮而非通脹。不過形勢在近期出現逆轉,能源與食品通脹襲來,而經濟增長二次探底的隱憂也基本消失。這種環境下,歐洲與美國的貨幣政策開始出現分歧。歐洲貨幣當局的政策目標只看物價不問增長,物價標尺是CPI而非核心CPI。通脹兵臨城下,歐洲政策變陣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筆者相信,英格蘭銀行在第二季度結束前就會打響加息的第一槍。至於歐洲央行,已經開始減少政府債券購買,下半年(估計在第三季度)加息的機會明顯上升。不過在歐債危機結束前,歐洲的政策退出估計是試探性的、可逆轉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