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文學雜誌重新洗牌 文學偶像取代傳統作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4-06 14:05:52  


 
  由此可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許多重要文學雜誌的編者本身都是各有成就的作家,他們的年齡段又大都在20—30歲之間。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周作人1924年接替孫伏園主編《語絲》周刊時已39歲,林語堂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時37歲,戴望舒1936年主編《新詩》時31歲,朱光潛1937年主編《文學雜誌》時40歲,胡風1937年主編《七月》時35歲,老舍1938年主編《抗戰文藝》時已39歲,柯靈1943年主編《萬象》時34歲,李健吾1946年主編《文藝復興》時40歲……但按孔夫子的說法,他們都還未到或剛到“不惑”的年齡,戴望舒和柯靈則過“而立”不久;如按今天的習慣說法,他們都仍是未到“中年”的“青年”。

  魯迅的情況較為特殊。他1925年主編第一份文學雜誌《莽原》周刊時已經45歲,但若從他1918年參與過五四新文化代表刊物《新青年》的編務算起,他編輯刊物的起始年齡仍然可以定格在38歲。

  因此,除了個別例外,如曹禺和張愛玲,幾乎所有重要的新文學作家都有主編文學雜誌的經歷,有的甚至一而再再而三,以主編文學雜誌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多年輕的或並不很年輕的新文學作家熱衷於主編文學雜誌,形成了上個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壇的一道風景,一個不容忽視的特色,對新文學進程所起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雜誌是印刷資本主義時代的產物,在圖書館學上又被稱為“連續出版物”,自有其定期出版、時效快、影響大的特點。相當一部分現代文學重要作品都是在雜誌上首先發表,然後再出版單行本的。新文學作家或以其年輕的銳氣,或以其已有的知名度主編文學雜誌,目的就是為了更快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更多地爭取新文學的讀者,為了進一步擴大新文學的傳播,爭奪新文學的話語權。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下韓寒主編《獨唱團》、郭敬明主編《最小說》、張悅然主編《鯉》、安妮寶貝主編《大方》等,這些青年作家在作品暢銷一時之後,先後涉足文學“雜誌書”的編輯,就一點也不奇怪了。有句西諺說得好:“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他們只不過在走前輩已經走過的道路,重新接續中斷已久的作家主編文學雜誌的歷史傳統,不管他們自己怎麼看待,也不管他們是否承認。只是當下的文學語境已經轉換,雜誌的性質或也有所改變,出版考量也可能不完全是從文學出發,誠然,他們也並非沒有新的創意,但這已是另一個有趣的話題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