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把香港的抽象優勢化為具象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11-04-12 09:10:48  


 
  比較起來,在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韓國和台灣在產業轉型中,重視發展製造業以解決就業。多年來,新加坡一直將製造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從現在到2018年,新加坡每年創造大約1.5萬個新的製造業就業機會,製造業的增長令服務業每年衍生大約6,500個就業機會;由於韓國市場狹小,韓國製造業一直處在必須不斷向海外擴展的階段,韓國電子、汽車、造船、電子等製造產業享譽世界,在韓國股市,製造業的比重高達60%;台灣一位製造業企業家說:“台灣製造業的精神是:‘拚擠搾趕’,業績是拚出來的,利潤是擠出來的,績效是搾出來的,產品是趕出來的。”這種精神推動台灣製造業頑強生存下來,更積極推動台灣以發展新興工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的產值不斷擴大。 

六大產業成效微 “零關稅”未充分利用 

  特區政府近年宣布計劃推動六大優勢產業,包括教育、醫療業、檢測和認證、環保、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但六大優勢產業至今成效甚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正是香港“商業誠信”的抽象優勢可以大展身手,將其轉化為具象優勢的地方。可惜,在醫療服務優勢發揮方面,只是香港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可在內地多個指定省市設置獨資門診部、醫院和療養院等,而檢測和認證產業優勢的發揮更乏善可陳。 

  另一方面,內地海關總署指出,CEPA由2004年實施至去年初,內地進口香港享有CEPA“零關稅”優惠貨物,累計貨值27.3億美元,累計關稅優惠額16.6億元人民幣。但香港製造業者至今尚未充分了解和利用“零關稅”,導致近90%的港產品放棄以“零關稅”進入內地的機會,更遑論利用“零關稅”建立香港的新興優勢製造業。實際上,“零關稅”安排是中央為幫助香港扭轉產業單一格局而採取的重大舉措,寄託著中央對香港加快結構轉型和持續發展的殷切期望,有利於吸引製造業在本港發展,增加就業職位,平衡產業結構。特區政府和本港各界都應充分理解中央的良苦用心,充分運用和發揮“零關稅”政策,重建香港的製造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