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嘉陵江到富士康:農民工自殺悲劇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1-04-17 09:29:30  


 
身份性歧視和制度性排斥仍是一大特色

  可是大家都知道,暴力的對象基本上還是那些人。因為在中國當下的8億“農民”中,身處大都市附近、能分享級差地利的人畢竟份額很小,而中國如今的一億多(有人說超過兩億)“流動勞工”中,原籍外地城市的與原籍農村的相比也是極少數。同時這些人中富有的“投資移民”少,絕大多數還是窮人。而本地戶籍的窮人不但少,而且與這些外來窮人相比仍然有某些特權(如以後提到的“棚戶居住權”),不會成為暴力的對象。所以上述改變對這大多數人而言意義不大。這些人作為一個貧苦的外地農民“流入”(我們反正不承認他是移民)城市,最初他是以農民身份(“農村戶口”)被歧視,後來他以外地人(“暫住”者)身份被歧視,而現在他以窮人的身份(沒有高尚職業的“無證攤販”或沒有高尚住宅的窩棚客)被歧視。

  不能說這三者的演進沒有體現這些年來的某種進步:這個人在改革前幾乎是根本不能進城的。後來可以來“暫住”打工,但你要隨身“持證”,否則就會遇到麻煩(雖然持證了也未必就不會遇到麻煩)。現在假如你混得好,有高尚職業與住宅,被“查證”遇暴力的機會就少了。但是假如你仍然窮困潦倒,那你就有損於“市容”而為“市”所不容。然而問題在於:窮困潦倒就是罪過嗎?沒有人願意窮困潦倒,如果在家鄉能夠富裕,他們不會“賴”在城裡;但如果不能,我們的城市為什麼就容不下窮人呢?

  窮人居於弱勢,在任何國家大概都是如此。從經濟狀況差,到觀念上被看不起,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對窮人實行身份性歧視和制度性排斥,卻是我們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居住權問題上,這種特色更加突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