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拉登之後,美國會遏制中國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09:01:15  


 
  問:針對本.拉登之死,國內有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將近60%的網友對於“反美鬥士”本.拉登的死亡感到傷心。很快《華爾街日報》便敏銳地報道了這個調查。 

  王緝思:負責任的媒體本來就不該做這樣的網上調查並且向外公布。在中國,在任何國家,對於政治、外交上的敏感問題,包括涉及種族、宗教的敏感社會問題,媒體都應該懂得所謂的民意調查,界限應該劃在哪里。即使是表面上十分開放的美國媒體,在涉及敏感問題時也不會輕易去做調查。比如,它們不會去調查白人如何評價黑人,有多少基督徒認為伊斯蘭教是“邪教”,等等。在冷戰時期,美國對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非常敵視,但是媒體不會去調查人們怎麼看待它們領導人過世的消息,是高興還是悲傷。 

  其實對本.拉登之死,有人是不想表態的。我個人會想,對任何人的生命的逝去,我都不應該說“活該”,即使他是我個人的仇人。那些上網表態的人未必有過什麼深思熟慮,更不會也不需要去考慮什麼政治敏感或生命價值的事。許多人會想,既然美國壞,那麼反美的人就是英雄。在我們的社會教育背景下,這種想法很自然。但是,你把它變成一個集體調查的結果,說多數中國人對恐怖組織的頭頭之死如何傷感,那就成了個政治問題。 

  首先,“網友”在中國政治知識精英甚至普通公衆中有多少代表性,就是個問題。其次,這種所謂民意對中國政策有什麼影響,恐怕也談不上。但是,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於有“從衆”心理的中國人來說,就更是如此。它可能使人感覺,我如果譴責本.拉登,就跟多數人唱反調了,就成了親美派了。更不用說,把這種調查結果公布到國際上,對中國有很大負面影響。我們要知道,連如此激烈反美的伊朗,更不用說絕大多數伊斯蘭國家政府,都沒有對拉登之死“感到傷心”。 

  對本.拉登,也有要尊重其個人權利的一面 

  問:以前一種觀點認為,反恐會導致越反越恐,這樣的觀點是否意味著受到挑戰? 

  王緝思:美國反恐的政策措施手段是有效果的。首先,9.11後立刻成立了國土安全部,加強了很多防範措施,入境安檢要脫鞋、檢查皮帶,後來還要留指紋。第二,美國人逐漸改變了一些做法。之前曾把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教掛鈎,引起伊斯蘭民衆不滿。我不同意把恐怖主義與貧富懸殊拉大聯系在一起,它們之間沒法建立明確的關聯。如果說消除貧富差距才可以消除恐怖主義,那永遠也不可能實現,恐怖主義有綜合的原因。 

  國際上對反恐是有共識的。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如果是非法的、殘忍的、違反人性的,那就必須制止,不需要看具體的動機是什麼。很多中國人往往不講手段更強調動機,比如認為拉登是反美的,殺人怎麼了,美國還殺人呢。美國殺人是美國的不對,我們既然強調美國不應該以強力手段改變一個政權,同樣的,本.拉登也不應該以惡的手段達到政治目的。就好像在戰爭中已經不可以狂轟濫炸,不可以隨意傷害到平民。規則正在起變化,用恐怖行為達到政治目的,是受到普遍譴責的,而實現政治目的手段是否正當,在這個問題上已經不重要了。不是說你要反對美國,使用什麼手段都可以。對於那些反恐的國家,這樣的規則同樣要發揮作用。在反恐的過程中,如果無限擴大傷害到平民,用刑訊逼供的手段來反恐,那同樣要遭到世界輿論的譴責。比如美國虐囚,包括這次擊斃拉登,如果有違反程序的行為,包括刑訊逼供獲得綫索,都會帶來爭論。 

  現在有披露出來的消息說,本.拉登當時沒有拿武器,也沒有反抗。如果這是事實,那當面擊斃他是否正當,就有疑問了。具體的事實,我也不知道,但至少對本.拉登這樣的人,也有要尊重其個人權利的一面,不能說因為他是本.拉登,就可以一槍打死。這都是值得引起我們思考的問題。

  問:美國幹預世界的模式,又有哪些值得反思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