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薛湧:中國體育為什麼要走出舉國體制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4:35  


希望李娜的勝利能幫助我們攻克“舉國體制”這一計劃經濟的最後堡壘。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訊/“中國正在進入急劇的老齡化,維持人口的健康水平、延長工作年齡,馬上就會變成緊迫的問題。在這方面,體育本是立國之本。可惜,‘舉國體制’和全面健康,幾乎成了你贏就是我輸的零和遊戲。商業體育則正好相反,走的是一條共贏的道路。我希望李娜的勝利能幫助我們攻克‘舉國體制’這一計劃經濟的最後堡壘。”學者薛湧今天撰文“中國體育為什麼要走出舉國體制”:

  李娜2008年脫離“舉國體制”而“單飛”,2011年創造歷史,獲得法國網球公開賽的冠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在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上奪得的第一個單打冠軍的人。對於我這個八十年代就力主突破“舉國體制”的人來說,這樣的突破為中國體育創造了一個潛在的轉折點,其意義值得反覆玩味總結。

  我不妨把我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前的觀點概括一下:“舉國體制”在體育上,並非沒有效力。恰恰相反,其效力可以說大得非凡。在冷戰末期的奧運會中,美國不僅不敵蘇聯,甚至被東德超過。考慮到後兩者在經濟發達程度和人口規模上,都遠不如美國,這樣的業績即使把興奮劑的因素算進去也相當可觀了。中國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上的突出表現,同樣顯示著“舉國體制”的效力。

  但是,效力不等於效率。看看金牌的含金量就明白。奧林匹克運動本質上還是業餘的。雖然經歷了商業化的洗禮,大部分發達國家在大部分項目上的奧運選手都是業餘選手。以百米這一極端人氣且有商業價值的項目來說,十幾年前美國短跑名將格林,在破世界紀錄前一年還在餐館打工。“舉國體制”的效力在於,通過公共投資、在全國範圍內選材、從小系統培養專業運動員,在奧運會上自然能夠以專業的壓倒業餘的。另外,“舉國體制”可以採用計劃經濟式的金牌戰略,專門在冷僻的項目上投資。比如,劃艇、射擊、冰壺等等項目,大多數中國人碰都沒有碰過,一般也不知道規則,很難欣賞。但是,因為是冷門,搞的人少,我們用追加公共投資的方式就能培養出許多奧運冠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